
洶湧的急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二》:“東源東南流,分為二水,澗瀾雙引,洪湍濬發。”
“洪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洪湍(hóng tuān)指洶湧的急流,常用來形容水流湍急且氣勢宏大的自然景象。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河水二》中曾用“洪湍”描述水流:“東源東南流,分為二水,澗瀾雙引,洪湍濬發。”
與“洪湍”相關的成語包括“洪水猛獸”“洪爐點雪”等,均體現“洪”字的大水意象或宏大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水經注》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詞典。
洪湍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水流湍急無比,聲勢浩大的狀态。常用于形容江河湖海在暴雨或洪水沖擊下的景象。
洪字的部首是水(氵),湍字的部首是水(氵)。洪字共有8畫,湍字共有12畫。
洪字的本義是指水流急速,湍字的本義是指水流湍急。有《詩經·衛風·淇奧》中的“淇奧洪波”一句,表達了河流波瀾壯闊的景象。洪湍兩個字合用後,形容的是水流湍急、聲勢浩大、氣勢磅礴的景象。
洪湍的繁體寫法是「洪湍」,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繁體字「洪湍」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
1. 暴雨過後,河水翻滾澎湃,形成了一片洪湍的景象。
2. 黃河洪湍滾滾,沖擊着堤岸,形勢十分危險。
3. 在台風襲擊下,海浪如洪湍一般拍打着岩石,帶來了巨大的威力。
洪水、洪流、洪濤、湍急、湍流、湍濤
猛湧、奔流、澎湃、洪澇
平靜、緩慢、澄清、止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