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桑黮的意思、桑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桑黮的解釋

桑葚。《詩·魯頌·泮水》:“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朱熹 集傳:“黮,桑實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桑黮(sāng shèn),又作“桑葚”,是漢語中對桑樹果實的古稱,現多寫作“桑葚”。其詳細釋義與文化内涵如下:


一、本義解析

桑黮指桑樹的成熟聚合果,呈紫黑色或白色,味甜多汁。《漢語大詞典》釋為:“桑樹的果實”。其命名源于“黮”的古義表深黑色,形容果實成熟時的色澤,《說文解字注》稱:“黮,桑葚之黑也”。


二、文化意象與引申義

  1. 農事象征

    古代文獻常以桑黮隱喻農時。如《詩經·魯頌·泮水》載:“食我桑黮,懷我好音”,反映桑果成熟與農耕時序的關聯。

  2. 鄉土情懷載體

    桑黮因常見于鄉野,成為思鄉意象。北宋《埤雅》記:“鸠食桑黮則醉”,暗喻遊子歸鄉之情。


三、藥用與民俗價值

《本草綱目》明确記載桑黮“味甘性寒”,可“利五髒關節,安魂鎮神”。民間亦視其為滋補品,如《齊民要術》載桑黮釀酒之法,稱“色如琥珀,久藏益香”。


四、古今用法演變

先秦典籍多用“桑黮”(如《爾雅·釋木》),漢唐後漸以“桑葚”通行。現代漢語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僅收錄“桑葚”詞條,标注“桑樹的果穗”,而“桑黮”作為古語詞用于特定文獻研究。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2.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M]. 中華書局, 2013.
  3. 朱熹. 《詩集傳》[M]. 中華書局, 2011.
  4. 陸佃. 《埤雅》[M].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4.
  5. 李時珍. 《本草綱目》[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6. 賈思勰. 《齊民要術校釋》[M]. 農業出版社, 1982.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

網絡擴展解釋

“桑黮”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字詞分解

2. 整體含義

“桑黮”即“桑葚”,是桑樹的成熟果穗,呈紫黑色或白色,味甜可食。古文獻中如《詩經》等常以“桑黮”入句,例如“食我桑黮”即“吃我的桑葚”。

3. 相關用途

4. 注意

該詞現代多用“桑葚”,而“桑黮”屬古語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闆刷抱饑渴跋題碧玉壺廁錯長鼓超淩抽水馬桶戳活兒雌雷詞囿寸口铤鹿走險谛聽底豫東竄西跳豐羨感郁公股诟噪龜子候審猴猿绛台交好叫苦連天金箍子禁劾筋馬酒類酒椀扛哄括樓令月鸬鷀酒露花魯論論難忙三疊四眊目南風鉗戾牽系窮家富路泣涕如雨三命山廧神頭鬼面室町幕府手行疏濬庶子搜捕戃恍圖書府狎密相門灑埽向善象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