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偏州的意思、偏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偏州的解釋

僻遠之州。 唐 無可 《送薛重中丞充太原副使》詩:“書答偏州啟,籌參上将營。” 宋 曾鞏 《待制王堯臣知單州制》:“俾仍近職,往守偏州,尚自省循,茲為薄責可。” 明 宋濂 《琅琊山遊記》:“世間奇山川如 瑯琊 者何限,第處於偏州下邑,無名勝士若 幼卿 者黼黻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偏州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遠離政治、經濟或文化中心的邊遠州郡。以下從詞典釋義、曆史語境與詞源結構三方面進行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地理邊遠性

    指地處偏遠、遠離京畿或核心區域的州級行政區劃。如《漢語大詞典》釋為“僻遠之州”,強調其地理位置上的邊緣性。

    例證:唐宋時期,“偏州”常與“輔州”(近畿要地)相對,如唐代柳宗元谪居永州時自述“居偏州,與魑魅為群”(《柳河東集》)。

  2. 行政層級屬性

    “州”為中國古代行政區劃單位(如唐代分州為輔、雄、望、緊、上、中、下七等),而“偏州”多指下等州或羁縻州,治理松散且資源匮乏。

    例證:《宋史·職官志》載“偏州刺史,秩從五品”,其官階低于腹地州府長官。


二、曆史語境中的延伸義

  1. 文化象征

    在文人作品中,“偏州”暗含被貶谪、流放之地,承載懷才不遇的意象。如蘇轼詩“我谪黃岡四五年,孤舟出沒煙波裡”(《東坡全集》),黃州即屬宋代典型偏州。

  2. 經濟滞後性

    古代文獻常以“偏州”指代交通閉塞、民生困頓之地。明代《廣輿記》稱雲貴諸州“僻在西南,商賈罕至”,凸顯其經濟弱勢。


三、詞源與結構分析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2. 《中國古代官制辭典》(中華書局,2015)
  3. 《柳河東集》(中華書局點校本,1979)
  4.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1985)
  5.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

網絡擴展解釋

“偏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基本解釋

  1. 僻遠之州:指地理位置偏遠、行政級别較低的州郡。這一含義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明确記載(、、),例如:

    • 唐代詩人無可的詩句“書答偏州啟”,宋代曾鞏《待制王堯臣知單州制》中“往守偏州”,均體現此意。
    • 明代宋濂在遊記中提及“偏州下邑”,進一步印證其指代偏遠地區的用法。
  2. 字義溯源:

    • “偏”意為“不在中間”,引申為地理上的邊緣性;
    • “州”為古代行政單位,類似現代地級市()。

特殊争議

個别文獻()将其解釋為“偏袒某地或個人”的成語,但此用法未見于其他權威資料,可能是對詞語的引申誤讀或特定語境下的特殊含義。

使用示例

建議在文學作品中運用時,優先采用“僻遠之州”的本義,若涉及特殊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白豹包蘊閉門自守不犯吃衣飯酬直楚妃跌宕不覊掇撷耳科二陸惡支煞翻陳出新粉荔枝氛滓否終複泰斧柯附命感分幹亂歸視國家機器蝗螟黃鞓徽文戶口冊箋詠挍計借水推船浸沉基頻饑穣菊天刲割阃術苦身焦思爛芝麻撩亂唛啶鳴角配售丕祚潛骸竄影七夕驅虜濡渥聲場沈秀攝影者視濯述蕩順人疏疏拉拉訟案镗鎝恫瘝溫情烏金紙仙庭諧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