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碎的意思、鄙碎的詳細解釋
鄙碎的解釋
瑣屑細碎。《周書·王罴傳》:“每至享會,親自秤量酒肉,分給将士。時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唐 劉知幾 《史通·補注》:“自茲已降,其失逾甚。若 蕭 ( 蕭大圜 ) 羊 ( 羊衒之 )之璅雜, 王 ( 王邵 ) 宋 ( 宋孝王 )之鄙碎,言殊揀金,事比雞肋。”
詞語分解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 碎的解釋 碎 ì 完整的東西破壞成零片或零塊:碎裂。粉碎。粉身碎骨。 零星,不完整:碎屑。瑣碎。碎瓊。支離破碎。 說話唠叨:嘴碎。閑言碎語。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鄙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bǐ suì
- 含義:形容事物瑣屑、細碎,帶有貶義色彩,常指内容或行為過于繁雜、缺乏價值。例如《周書》中記載王罴因在宴會上親自分配酒肉,被時人嘲笑為“鄙碎”,暗指其行為過于計較細枝末節。
古籍出處
- 《周書·王罴傳》
記載王罴在宴會上親自稱量酒肉分給将士,雖體現公平,卻被譏諷為“鄙碎”,反映古人對過度瑣碎行為的批評。
- 唐代劉知幾《史通·補注》
批評某些史書内容“鄙碎”,如王邵、宋孝王的著作,比喻其價值如同“雞肋”。
用法與語境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曆史評論,形容内容、行為、言辭等瑣碎無章。
- 近義詞:瑣碎、繁雜、蕪雜
- 反義詞:精要、簡明、扼要
現代延伸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分析古籍或讨論細節管理時,仍可借以表達對過度關注瑣事的否定态度。例如:“過度糾結流程中的鄙碎環節,反而會降低效率。”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例句,可參考《周書》《史通》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碎》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通常用來形容對某事物的不滿或蔑視。下面是關于《鄙碎》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鄙碎》這個詞的部首是鄙(bǐ)和碎(suì),它們分别由9個筆畫和12個筆畫組成。
來源:《鄙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形狀和意義的變化與時代演變有關。
繁體:《鄙碎》的繁體字為《鄙潰》。
古時候漢字寫法:據研究,古代《鄙碎》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研究尚未完全确鑿。
例句:「這種行為真是讓人鄙碎。」
組詞:與《鄙碎》相關的組詞有「鄙視」、「鄙陋」、「碎片」等。
近義詞:與《鄙碎》近義的詞彙包括「藐視」、「不屑」、「蔑視」。
反義詞:與《鄙碎》反義的詞彙包括「欽佩」、「贊賞」、「尊重」。
希望以上信息能對您有所幫助!有其他問題我可以幫忙解答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