歍尼的意思、歍尼的詳細解釋
歍尼的解釋
嘔吐所及。語出《山海經·大荒北經》:“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 王國維 《冬夜讀<山海經>感賦》詩:“蠚草則死蠚木枯,歍尼萬裡成澤湖。”
詞語分解
- 歍的解釋 歍 ū 惡心;嘔吐:“共工之臣名曰相繇,……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 古同“嗚”:歍唈(嗚咽)。 筆畫數:; 部首:欠; 筆順編號:
- 尼的解釋 尼 í 梵語“比丘尼”的簡稱,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尼姑。尼庵。削發為尼。 古同“昵”,相近,親近。 ɑ 僧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歍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析:
一、基本釋義
- 讀音:wū ní(拼音),注音為ㄨ ㄋㄧˊ。
- 詞義:指“嘔吐所及”,即嘔吐物觸及的範圍或形成的區域。該詞出自《山海經·大荒北經》中關于相繇(共工之臣)的記載:“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意為相繇嘔吐之處會形成沼澤。
二、字義拆解
- 歍(wū):
- 本義為惡心、嘔吐,如《山海經》中“歍”直接關聯嘔吐動作。
- 通假字“嗚”,如“歍唈”即“嗚咽”,表示悲泣聲。
- 尼(ní):
- 常見義為“尼姑”或姓氏,但在“歍尼”中可能與“止息”“停留”相關,引申為嘔吐物停留之處。
三、文學引用
王國維在《冬夜讀〈山海經〉感賦》中化用此典:“蠚草則死蠚木枯,歍尼萬裡成澤湖。”,以“歍尼”形容相繇嘔吐形成廣闊湖泊的神話場景。
四、使用注意
- 罕見性: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引用。
- 語境限制:通常與神話、曆史文獻相關,日常交流中幾乎不出現。
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山海經》原文或權威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歍尼的意思
《歍尼》是一個漢字,字典中收錄的解釋是指“紙張上刻有文字的印章”。這個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但在特定場合,如公章制作或印章刻制時,會使用到這個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字典的記錄,歍尼的部首是“歹”,表示有關死亡、疾病或犯罪的意思,在這個字中的位置是從右邊放置的。而它的筆畫總數是8畫。
來源和繁體
歍尼這個字的來源不是很明确,也沒有明确的出處記錄。這個字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厖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歍尼的外形有些許不同,但基本結構相同。一種古代寫法是将歹部分放在上面,尼部分放在下面,中間用橫線相連,形成一個整體。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歍尼的例句:
- 請将這份合同上的每一頁都加蓋有公司的歍尼。
- 公章是由歍尼制作出來的,用以證明文件的真實性。
- 這個文件上的歍尼已經磨損,需要重新雕刻。
組詞
由于歍尼比較特殊,所以沒有太多常見的組詞可以列舉。
近義詞
目前并沒有已知的與歍尼意義相近的漢字。
反義詞
由于歍尼的特殊性質,暫時沒有已知的與之相反的漢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