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蝸角的意思、蝸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蝸角的解釋

(1).蝸牛的觸角。比喻微小之地。 南朝 梁 沉約 《細言應令》詩:“蝸角列州縣,毫端建朝市。” 唐 黃滔 《祭先外舅文》:“羊腸莫守,蝸角旋孤。” 清 趙翼 《題孫子潇翰林詩冊》詩:“妙知蝸角有戰場,伏屍百萬地猶剩。” 胡懷琛 《乙卯雜詩》:“蝸角潛居事底幹,樓臺一寸且偷安。”參見“ 蝸角鬭争 ”。

(2).見“ 蝸角虛名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蝸角"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内涵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面義和引申義兩個層面理解:

一、 字面義 指蝸牛的觸角。蝸牛頭部有兩對觸角,其中一對較長,頂端有眼,常用來感知環境。因其極其細小,故成為微小事物的象征。

二、 引申義(更常用且富有哲理)

  1. 比喻極其微小的境地或事物: 這是"蝸角"最核心的引申義。源于蝸牛觸角本身的微小形态,常用來形容空間、範圍、利益、名位等微不足道、不值一提。

    • 例證: "蝸角虛名"、"蝸角蠅頭"(常與"蠅頭微利"連用),指微小、微不足道的名利。
    • 例證: "蝸角之争"、"蝸角幹戈",指為極小的事情或利益而發生的争執、沖突。
  2. 典故來源 - 《莊子·則陽》: "蝸角"的引申義深入人心,主要得益于《莊子·則陽》篇中"觸蠻之戰"(或稱"蝸角之争")的著名寓言:

    "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屍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後反。" 莊子借虛構的蝸牛角上兩個國家(觸氏、蠻氏)為争奪地盤而發動慘烈戰争的故事,辛辣諷刺了世人為了蠅頭小利而争鬥不休的狹隘與無謂,深刻揭示了在浩瀚宇宙中,人類所争奪的東西往往如蝸角般渺小。這個典故奠定了"蝸角"作為"微小境地/無謂争鬥"象征的文化基礎。

"蝸角"一詞,從指代蝸牛細小觸角的本義出發,在《莊子》寓言的深刻影響下,主要發展出比喻極其微小的事物或境地的引申義,尤其常用于形容微不足道的名利和無謂的細小紛争(如"蝸角虛名"、"蝸角之争")。它承載了道家思想中對世俗紛争的超越性批判和宇宙觀照,是漢語中一個富有哲理和文化意蘊的詞彙。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蝸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蝸角”字面指蝸牛的觸角,因其微小而成為比喻意象,常用于形容極其微小的空間或事物。例如:


二、成語引申

  1. 蝸角虛名
    指微不足道的名聲,源自蘇轼《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該成語諷刺過度追求虛榮,如元代戲曲《竹塢聽琴》中“都為那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的批判。

  2. 蝸角鬥争
    典出《莊子·則陽》,描述蝸牛左右角上的“觸氏”與“蠻氏”兩國為争奪領地爆發戰争,比喻因瑣事引發無謂争鬥。後世用此批評目光短淺的争端,如“雞蟲得失,蝸角争持”的用法。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或典故出處,可參考《莊子》《蘇轼詞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邦頌班婕包圍圈貝帶避迹違心博枭抽象概念春旛出手得盧楮桃祠祭道慰底成動情凡才藩篆管庫官馔軌枕過班駭俗豪俊橫豪虹彩後主滑脈荒土畫魚緘藏疾很警惠經折裝居産狯險濫溢粝糒劣弟馬杓鳴奏僻書撲明戕殘潛懿期冀清弱青烏秦書八體全景喪資繩武失負雖覆能複貪耍玮瓌巍然聳立遺使溫度計五眼雞閑消消鮮衣兇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