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用葫芦制成的播种工具。俗称点葫芦。主要用于谷类和豆类作物的点播。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一:“瓠种,窍瓠贮种,量可斗许。乃穿瓠两头,以木箄贯之,后用手执为柄,前用作觜,泻种於耕壠畔,随耕随泻,务使均匀。”
瓠种(hù zhǒng)是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使用的一种传统播种农具,因主要部分由葫芦制成而得名,俗称“点葫芦”。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构造与原理
二、功能与用途
主要用于谷类(如粟、麦)和豆类作物的播种,具有以下特点:
三、历史记载
四、文化意义
作为古代劳动智慧的体现,瓠种反映了因地制宜的农业技术发展,其简易高效的特性对研究传统农具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若需查看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考古资料,可参考《农政全书》及元代农书相关章节。
《瓠种》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种植葫芦的种子。葫芦是一种蔬菜植物,果实为空心且外皮坚硬,可用来制作各种实用器具。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瓠种的部首是瓜,笔画数为7。
瓠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章中,文中写道:“德之流也类瓠种。”意思是人的品德就像葫芦的种子。这里的瓠种指的是比喻性的种子,引申为善行和美德。
瓠种的繁体字为瓠種。
在古代汉字中,瓠种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区别。然而,由于古汉字的众多变体和演变,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得知古时候瓠种的汉字写法。
1. 他买了一袋瓠种,准备在院子种植葫芦。
2. 这些瓠种品质很好,都是从优秀的葫芦中选出来的。
瓠苗、瓠藤、瓠瓜
葫芦种子、葫芦籽
葫芦实、葫芦果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