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靜存的意思、靜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靜存的解釋

謂甯靜地思慮、省察。 明 黃绾 《明道編》卷五:“ 紫陽 分戒慎、恐懼為靜存;分隱微、慎獨為動察。”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三三章五》:“要其學之所得,則當其靜存。”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靜存”是一個源自宋明理學的重要概念,指通過甯靜的思慮和省察來修養心性。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在安靜狀态下進行内在的思辨與自我省察()。《明道編》将其與“動察”對應,構成動靜結合的修養方法——靜存強調未發時的心性涵養,動察則關注已發時的行為規範。

  2. 哲學溯源

    • 明代黃绾在《明道編》中提出:“分戒慎、恐懼為靜存”,認為這是通過内心沉靜達到道德自律的基礎()。
    • 清代王夫之進一步闡釋:“要其學之所得,則當其靜存”,強調靜存是體悟儒學真谛的關鍵階段()。
  3. 實踐意義
    作為儒家工夫論的重要組成,靜存要求摒除外擾,通過類似冥想的專注狀态實現:

    • 對未萌發欲念的覺察
    • 對道德本心的持守
    • 與“慎獨”形成内外互補的修養體系()

該概念至今仍被應用于傳統文化研究領域,尤其在心性論和道德實踐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如需更完整的古典文獻引證,可參考《明道編》《讀四書大全說》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靜存

《靜存》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産生于中國古代。它包含了“靜”和“存”兩個字,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意思和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靜”字由“青”和“争”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畫。其中,“青”是草木的顔色,表示純淨;“争”是人和人之間的鬥争,表示紛争。而“存”字則由“子”和“孔”兩個部首組成,共有6畫。其中,“子”是兒童,表示兒子;“孔”是一個有孔洞的器物,表示存放。

來源和繁體

《靜存》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它的含義是指保持安靜和保存。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對于《靜存》來說,它的古代寫法可能是“靜存”或“靚存”等。這些寫法在形狀和結構上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在繁忙的城市中,我喜歡找一個靜存的地方,沉靜下來思考。

2. 這本書是我從祖父那裡繼承得來的,我将它珍藏起來,希望能長久地靜存下去。

組詞

靜止、安靜、保持、保存等。

近義詞

安甯、甯靜、寂靜、幽靜等。

反義詞

喧鬧、嘈雜、不安、繁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