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剛強而不為感情所動的秉性。 唐 皮日休 《桃花賦》序:“貞姿勁質,剛态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
“鐵腸石心”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iě cháng shí xī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意志堅定、不易被感情動搖,心腸堅如鐵石。以下是詳細解釋: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全唐文》《舊唐書》等文獻。
詞語《鐵腸石心》是指一個人的心地堅定,意志堅強,不受外界幹擾和影響。他能夠經受住困難和挫折的考驗,不輕易放棄。這個詞語正面解釋了一個人堅定而不屈的品質,通常用于描述那些遇到困境時依然勇敢堅持的人。
詞語《鐵腸石心》的拆分部首是金(鐵)+ 肉(腸)+ 石(心),其中“金”代表金屬,“肉”代表人的身體,“石”代表像石頭一樣堅硬不可改變的性格。此外,整個詞語一共有11個筆畫。
《鐵腸石心》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成語,最早可追溯到明代的《馮夢龍漫話》一書中。在古代,人們常常通過觀察石頭和金屬的特性來進行人物品質的比喻,因此将堅硬的石頭與堅定的性格進行類比。
繁體字的寫法是「鐵腸石心」。
古代漢字中,「鐵腸石心」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一種常見的寫法是「鐵腸石㝉」,其中「㝉」用于表示「心」字的象形部分。另一種寫法是「鐵腸石心」,與現在的寫法相似,但在古代可能會使用不同的字體風格和書寫規範。
1. 他在工作中展現出鐵腸石心的毅力和決心。
2. 盡管遇到了很多挑戰,但他依然保持着鐵腸石心,永不放棄。
組詞:鐵漢、石破天驚、鐵與火
近義詞:剛毅、堅韌、不屈不撓
反義詞:軟弱、嬌弱、優柔寡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