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弄冰的意思、火上弄冰的詳細解釋
火上弄冰的解釋
亦作“ 火上弄冰淩 ”。亦作“ 火上弄冬淩 ”。亦作“ 火上弄凍淩 ”。1.喻事之易成。 元 尚仲賢 《氣英布》第二折:“則教你, 楚 江山覰不得火上弄冰淩, 漢 乾坤也做不得碗内拿蒸餅。”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三折:“但交我一權為政,情取火上弄冬淩。”《西遊記》第三五回:“潑魔苦苦用心拿我,誠所謂水中撈月; 老孫 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2).喻易于敗亡。 元 朱庭玉 《夜行船·悔悟》套曲:“千金廢,火上弄凍淩。”《醒世姻緣傳》第八二回:“火上弄冰,不禁幾日,弄得精光,連飯也沒有得吃。”
詞語分解
- 火的解釋 火 ǒ 燃燒,物質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火力。火燭。火源。火焰。煙火。火中取栗(喻為别人冒險出力,而自己吃虧上當,毫無所獲)。 緊急:火速。十萬火急。 指槍炮 * 等:火藥。火炮。 發怒,怒氣:火暴。火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專業解析
"火上弄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事物極易消失或事情極易辦成,常帶有徒勞無功或轉瞬即逝的意味。以下是詳細解釋:
-
本義與形象來源:
該成語的字面意思是“在火上撥弄冰塊”。冰遇火則快速融化,無法成形或長久存在。這個生動的物理現象構成了成語的比喻基礎,形象地描繪了某種事物或行為在特定條件下迅速消解、無法維持的狀态。它強調了事物在強大對立力量(火)面前的脆弱性(冰)和必然的結局(融化消失)。
-
引申義與核心含義:
- 形容消失極快,無法持久:這是最常用的含義。指事物(如錢財、希望、計劃等)像放在火上的冰一樣,迅速消耗、消散或破滅,無法長久保持。
- 形容事情極易辦成,不費力氣:在特定語境下(較少用),也可比喻事情辦起來非常容易、順利,如同冰在火上迅速融化般輕松。
- 例:此事對他而言,不過是火上弄冰,手到擒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
用法與語境:
- 該成語多用于貶義或中性語境,強調事物的短暫、易逝或行為的徒勞。
- 常用來形容錢財的快速消耗、希望的瞬間破滅、努力的徒勞無功等。
- 使用時需注意語境,以明确是強調“快速消失”還是“極易辦成”(後者較少見)。
權威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最權威的現代漢語工具書之一,對詞語的釋義具有标準性。其對“火上弄冰”的解釋着重于“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或東西很容易消失”。
-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綜合性辭典,收錄廣泛,釋義詳實。其對成語的釋義兼具本義溯源和引申義闡釋。
- 《漢語成語大詞典》:中華書局或其他權威出版社出版的專門收錄和解釋成語的工具書,通常會詳細說明成語的出處(若有)、本義、引申義及用法舉例。
(注:由于無法提供實時有效鍊接,此處列出公認的權威辭書名稱作為參考來源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火上弄冰”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核心含義
字面指在火上放置冰塊,引申為兩種相反的解釋:
- 事情極易辦成:比喻處理問題或達成目标非常容易,如同冰塊遇火迅速融化()。
- 事物迅速消亡:形容某種狀态或資源快速消失殆盡,如《醒世姻緣傳》中“弄得精光,連飯也沒有得吃”()。
-
矛盾性延伸
部分權威資料(如滬江詞典)指出,該成語既可能表達“易成”,也可能暗含“易敗亡”的雙重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二、出處與用法
- 最早記載:出自明代吳承恩《西遊記》第35回:“老孫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常作賓語使用()。
三、應用示例
- 易成性:
“他處理這類問題簡直是火上弄冰,毫不費力。”
- 易敗性:
“揮霍無度的生活讓他的財産如火上弄冰,轉瞬消失。”()
四、近義與反義
五、注意事項
該成語的實際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區分。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西遊記》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按劍八陳避讐閉架式不同流俗昌披刺蜜錯金銀頓口無言堕斁繁屑風匣負樵附質杆菌攻守同盟夠不着關垂故方鬼斧工號服蒿蒸畫斷煌熒繼母筋骼九天采訪撅子亢爽孔昊羸惡涼德镂刻魯彥周矛弧霿淆牛心憑轼結轍普及版碁集清雨齊骛塞匿生友使旗鼓刷問庶女說理文飕飗歎咨天營抟飯推覈罔既渥然物恺香山居士像心像意憸狡小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