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口無言的意思、頓口無言的詳細解釋
頓口無言的解釋
[have nothing to say in reply] 立時無言以對
冒得官聽了,頓口無言。——《官場現形記》
詳細解釋
形容張口結舌,說不出話。《水浒傳》第一○三回:“﹝ 張世開 ﹞駡得 王慶 頓口無言,插燭也似磕頭求方便。”《西遊記》第二七回:“那妖精諕得頓口無言。”《何典》第九回:“ 白蒙鬼 看見,愈加吓得頓口無言。”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網絡擴展解釋
“頓口無言”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dùn kǒu wú yán,意為因理虧或震驚而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突然停住話語,無法繼續表達。
- 引申義:形容因被質問、反駁或遇到意外情況而一時語塞的狀态。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明代文學作品:
- 《水浒全傳》第104回:“王慶被範全說得頓口無言。”
- 《東周列國志》第34回:“襄公頓口無言,似木雕泥塑一般。”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結構,通常作謂語,屬中性成語。
- 示例:
- “他的一席話,使在場的人個個頓口無言。”
- 英文翻譯:have nothing to say in reply(源自)。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啞口無言、張口結舌(強調因理虧或緊張而沉默)。
- 反義詞:伶牙俐齒(形容口才好,應對自如)。
5.適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辯論、争吵或突發情境中,因無法反駁或震驚而沉默的狀态。例如:
- 被揭穿謊言時“頓口無言”;
- 面對突如其來的質問時“頓口無言”。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水浒傳》《東周列國志》等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口無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某種情況下突然無話可說或被吓得說不出話來。
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言(讠)+ 閉(閉)。
《頓口無言》的筆畫數為15畫。
《頓口無言》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故事。相傳,有一位叫王陽的人,在一次比武中,不慎被對手擊中了喉嚨。他的聲音變得非常沉重,講話變得困難,最終完全無法發出聲音。自此以後,他就頓口無言了。後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來形容在某種情況下突然無話可說或被吓得說不出話來的情景。
《頓口無言》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頓口無言。
古時候,《頓口無言》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些不同,但基本上都類似于現代的寫法。
以下是一些關于《頓口無言》的例句:
1. 當我看到那個驚人的景象時,我完全頓口無言。
2. 我被老師的問題吓壞了,一時之間頓口無言。
3. 他的言辭如此毒舌,讓我頓口無言。
《頓口無言》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無言以對、抓耳撓腮、目瞪口呆等。
與《頓口無言》意思相反的成語有:滔滔不絕、口若懸河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