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薄德,缺少仁義。《左傳·莊公三十二年》:“ 虢 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周書·王軌傳》:“皇太子仁孝無聞,復多涼德,恐不了陛下家事。” 清 方苞 《書楊維鬥先生傳後》:“ 漢 、 唐 、 宋 、 明 舍二三誼主而外,亂政涼德,姧人敗類,無世無之。”
(2).後世多用為王侯的自謙之詞。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豈在餘涼德,書不盡言。” 唐玄宗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清史稿·世祖紀二》:“朕以涼德,承嗣丕基,十八年於茲矣。”
“涼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如下:
薄德、德行淺薄
指缺乏仁義或道德修養不足,常含貶義。例如《左傳·莊公三十二年》提到“虢多涼德”,即批評虢國統治者德行不厚。
王侯的自謙之詞
後世多用于君主或權貴的謙稱,如唐玄宗在《早登太行山中言志》中寫道:“涼德慚先哲”,以“涼德”表達自謙。
《涼德》是一個漢語詞語,其中的“涼”指的是冷,寒冷的意思;“德”則指的是美德、道德品質。因此,《涼德》指的是不具備良好道德品質的人或行為。
《涼德》的部首是“冫”和“彳”,其中“冫”是冰的旁面部首,表示寒冷;“彳”則是行走的旁邊部首,表示人的行為。
根據筆畫,整個詞語共有11畫。
《涼德》一詞的來源比較晚,可能是近現代的創造。它的繁體字則為《涼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比較繁雜,與現代漢字書寫有所不同。而《涼德》一詞的古時寫法為「涼德」。
1. 他的言行舉止都充滿了《涼德》,完全不值得稱贊。
2. 她對待他人時總是溫暖而友善,相反地,他卻表現出了明顯的《涼德》。
與《涼德》相關的組詞有:
1. 涼薄:指沒有情趣、氣質不高的意思。
2. 無德:指缺乏道德品質、行為不合規範的意思。
3. 行德:指具備良好道德品質、行為符合規範的意思。
與《涼德》相關的近義詞有:
1. 糟糕:指不好、不正面的意思。
2. 庸俗:指粗俗、沒有高尚品質的意思。
3. 惡劣:指不良、不道德的意思。
與《涼德》相關的反義詞有:
1. 仁德:指具備仁愛和道德品質的意思。
2. 高德:指高尚、正面的道德品質。
3. 寬容:指包容、寬厚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