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流俗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的品格、言行或見解超凡脫俗,不隨波逐流,具有獨特的操守和境界。以下從權威詞典及語言學角度解析其含義:
不迎合世俗
指不盲目追隨大衆的喜好或風氣,堅持獨立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例如形容文人堅守氣節,不趨附權貴或流行觀念。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品格高潔,超越凡庸
強調道德或精神境界高于常人,如“其志不同流俗”形容志向高遠,不屑與庸俗者為伍。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構詞解析:
“流俗”指流行的世俗風氣,“不同”即不與之苟同。該詞屬偏正結構,核心在“不同”,強調對“流俗”的否定。
來源: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曆史用例:
明代歸有光《與沈敬甫書》雲:“若立意不同流俗,便非行道。”體現對獨立人格的推崇。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3年。
適用語境:
多用于褒揚文人、藝術家或思想家的獨特品格(如“先生不同流俗,自成一家”),或形容作品風格脫俗(如“畫風不同流俗”)。
近義詞對比:
詞語 | 差異 |
---|---|
特立獨行 | 側重行為獨異,未必含道德高度 |
卓爾不群 | 強調才能出衆,非僅指品格 |
高風亮節 | 專指道德高尚,範圍更窄 |
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0年。
“朱自清先生一生清貧,拒領美援面粉,其不同流俗的骨氣永為後世楷模。”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不同流俗”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ù tóng liú sú,通常用于形容人品德高尚、不隨波逐流的行為或思想。以下是詳細解釋:
“他雖不同流俗,卻始終堅守正義。” ✅
(錯誤用法:“他穿得不同流俗” ❌,此處僅指外表,不涉及品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禮記》或《儒林外史》原文。
白玉蓮花杯濱綏鐵路愁慘窦家妻反經行權風華濁世鋒鋭分身将附律剛切岡子根根葉葉共鲧公民蒿蒸謊漢花妖子繭盎劍齒象勦殄極變解文節餘菁莪拘喚樂和和楞頭楞腦靈胥流觞路軌貌容篃竹棉菸墨曹都統女君盤程盤樂霹誣迫懾棄甲投戈倛頭三癸亭上操傷熱深根固蔕聲色不動是百的石棉瓦實用文束拘說引松菊條處剃度筒車偷眼拓落不羁武漢長江大橋五圻梧鼠之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