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庶女的意思、庶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庶女的解釋

(1) [commoner's daughter]∶平民的女兒

(2) [daughter of a concubine]∶舊指妾所生的女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庶女,漢語詞彙,指宗法社會中非正妻(妾、婢等)所生的女兒。這一概念根植于中國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定義

    庶女指男性家主與妾室、婢女等非正妻所生的女兒。與“嫡女”(正妻所生)相對,體現宗法制度下的血緣等級差異。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庶”的語義

    “庶”本義為“衆多”,引申為“非正統”“旁支”。在宗法語境中,“庶出”即非正妻所生子女,身份低于嫡出子女。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


二、社會地位與文化内涵

  1. 宗法制度下的身份限制

    庶女在繼承權、婚配選擇及家族地位上均受限。例如,嫡女優先婚配貴族,庶女常為妾室或嫁入低階門第。

    來源: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華書局,2003年。

  2. 文學形象的映射

    古典文學中,庶女常作為身份困境的象征。如《紅樓夢》中探春(賈政庶女)雖才華出衆,仍因出身受制于禮教桎梏。

    來源:馮其庸《紅樓夢大辭典》,文化藝術出版社,1990年。


三、現代語義的延伸

當代語境中,“庶女”一詞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分析,偶在通俗文化中借喻“非主流身份”,但已脫離宗法色彩。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四、學術研究參考

  1. 宗法制度研究

    王國維《殷周制度論》指出,嫡庶制是周代宗法核心,确立“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繼承原則。

    來源: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

  2. 女性史視角

    高世瑜《唐代婦女》分析唐代庶女通過科舉、婚姻提升社會地位的現象,反映制度與現實的張力。

    來源:高世瑜《唐代婦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


權威文獻來源說明

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并援引瞿同祖、王國維等學者的經典研究,确保考據嚴謹性。曆史制度分析部分參考中國古代法律史及社會史著作,文學例證取自經典文本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庶女”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宗法制度下的身份定義

指古代一妻多妾制度中,由妾室、側室或偏房所生的女兒。在封建嫡庶制度下,正妻所生為“嫡女”,享有更高的家族地位;而庶女作為旁支,社會地位和繼承權均受限。例如家族爵位繼承以嫡子優先,無嫡子時庶子才有資格繼承,但女子無論嫡庶均無繼承權。

二、其他引申含義

  1. 平民之女:部分文獻中,“庶”可代指平民階層,因此“庶女”也指普通百姓家的女兒。
  2. 文學創作形象:現代網絡文學中,“庶女”常作為逆襲類小說的主角設定,例如穿越成不受寵的庶女後通過智慧改變命運的情節。

補充背景

嫡庶制度在唐宋以前尤為嚴格,元明清時期逐漸弱化,甚至出現“平妻”現象。嫡庶差異體現在禮儀、家族資源分配等方面,如嫡女婚嫁通常更受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宗法制度或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相關曆史文獻或網絡小說原著。

别人正在浏覽...

蝙蝠卞嚴辯正碧漣波若伯仲叔季不今不古剗内朝綱車屐承諾塵頭刺史醋坊定理垩塗放玩風馬牛不相及鳳兆告養根壯葉茂公信力貫頭錢規圓國曆海術會診混混稽殆饑虺錦帆泾凈飯王警夜鯨飲極區就蓐局蹴款密龍奮亂紀路徽民器謬加炮台棚欄千裡轉饷啓白讓果識時達務耍排場説一是一,説二是二訟師鐵腥土洋結合忘斷王旌衛助溫泉汙暴歇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