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 和 太昊 ( 伏羲氏 )的并稱。《文選·班固<幽通賦>》:“登 孔 昊 而上下兮,緯羣龍之所經。” 李善 注引 應劭 曰:“ 昊 , 太昊 也; 孔 , 孔子 也。”
“孔昊”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孔昊(拼音:kǒng hào)指孔子和太昊(伏羲氏)的并稱,用于尊稱兩位古代聖賢。其中:
這一并稱最早見于《文選·班固〈幽通賦〉》中的句子:“登孔昊而上下兮,緯羣龍之所經”。李善注解引東漢應劭的說明:“昊,太昊也;孔,孔子也”。這裡通過并列兩位聖賢,表達對中華文化源流的尊崇。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文選》原文及漢代注解(如李善注)。
《孔昊》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一個人的眼睛明亮、清澈、透亮。是以孔昊之名來形容人的眼睛,集中了對眼睛清澈明亮的贊美。
《孔昊》包含兩個字:孔和昊。其中,孔的部首是子,筆劃數為四畫;昊的部首是日,筆劃數為八畫。
《孔昊》在古代經典文獻中有出現,如《詩經》中的《魯頌·孔彩》。孔昊也有繁體寫法:孔曉。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孔的上半部分寫作“廣”,下半部分寫作“子”。昊則是由上半部分的“日”和下半部分的“任務”組成。
他的眼睛明亮透亮,宛如孔昊一般。
組詞:孔目、孔祥、孔玉。
近義詞:明亮、清澈、澄明。
反義詞:昏暗、渾濁、模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