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質的意思、附質的詳細解釋
附質的解釋
猶委質。歸附臣服。《三國志·蜀志·劉焉劉璋傳論》“ 璋 才非人雄”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璠 曰:“ 張松 、 法正 ,雖君臣之義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
詞語分解
- 附的解釋 附 ù 另外加上,隨帶着:附體。附件。附帶(a.另外有所補充的;b.非主要的)。附庸。附會(a.把不相關連的事勉強拉到一起,如“牽強附附”;b.組織文章、布局謀篇、命意修辭等創作活動,如“精思附附,十
- 質的解釋 質 (質) ì 本體,本性:物質。流質(流動的不是固體的東西)。實質。質言(實言)。沙質。本質。質點。品質。性質。素質。資質。 樸素,單純:質樸。質直。 問明,辨别,責問:質疑。質問。質詢。對質。 抵
網絡擴展解釋
“附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附質”意為歸附臣服,尤其指古代臣子通過特定儀式(如“委質”)表達對君主的效忠。該詞強調依附與獻禮的雙重含義,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政治效忠關系。
二、出處與引證
出自《三國志·蜀志·劉焉劉璋傳論》,裴松之注引晉代張璠的評論:“張松、法正,雖君臣之義不正,然固以委名附質,進不顯陳事勢。”此例中,“附質”指張松、法正歸附劉備的行為,體現臣服之意。
三、結構與詞義解析
- 附:依附、歸順。
- 質:通“贽”,指古代臣子初次拜見君主時所獻禮物,象征效忠。
合為“附質”,即通過獻禮儀式确立君臣關系,表達歸順臣服。
四、相關詞語與擴展
- 近義詞:委質、歸附。
- 相關成語:策名委質(指官吏名登記在冊,獻禮效忠君主)。
“附質”多用于曆史語境,描述古代政治效忠行為。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應用場景或延伸含義,可參考《三國志》及相關古籍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附質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附着在物體上的質料或物質。
我們來拆分一下部首和筆畫。附質的部首是⻍(灬),它是由火(灬)加上月(⺆)組成的。附質一共有13個筆畫。
關于附質的來源,目前并沒有明确的考證結果。不過根據研究,附質在古代文字中有出現,可能是隸書或篆書時期的字形。
附質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都是「附質」。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記載,附質在古代寫作「附㝴」。
以下是一個例句:
這個裝飾品是由金屬附質而成的。
關于組詞,可以構成附質的短語或詞語有附質材料、附質層等。
附質的近義詞是附着物、質地、物質等。
暫時沒有找到與附質意思相反的反義詞。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