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宴席。樽,酒樽。
“盤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盤樽”源自《左傳·宣公十年》中的“宣公盤樽而痛飲之”,字面指将酒杯盛滿後一飲而盡,形容宴飲時豪爽痛快的場景。後來也引申為宴席的代稱,強調酒宴的歡樂氛圍。
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現于《左傳》,其中“盤”可理解為“盛滿”,“樽”指古代盛酒的器具(形似高腳杯,多用青銅或木制)。原句描述的是宣公在宴會上暢飲的情景,後逐漸演變為對宴飲場合的概括。
使用場景
相關詞彙
部分文獻将“盤樽”簡化為“宴席”的代稱,但更準确的理解應結合其動作性(盛酒痛飲)和場景性(宴會氛圍)。如需進一步了解“樽”的形制,可參考《歸去來兮辭》等文學作品中的描述。
盤樽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意為将酒盛在盤子或酒杯中。具體來說,"盤"表示盤子,"樽"表示酒杯或酒瓶。
盤樽的"盤"字由"皿"和"分"兩個部首組成,同時它的筆畫數為五畫。"樽"字則由"木"和"尊"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筆畫數為九畫。
盤樽一詞源自古代的文化背景,早在古代,盛酒是一種常見的社交活動。人們會使用盤子來盛放酒水,也會使用酒杯或酒瓶等器物。因此,"盤樽"這個詞就出現了。
盤樽的繁體字為「盤樽」,其中的「盤」與「樽」的結構和意義相同,隻是形狀上稍有區别。
在古時候,"盤"字的寫法和現在稍有不同,它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的,上部分是"凡"字,下部分是"皿"字。而"樽"字的寫法則與現代沒有太大的區别。
1. 他将酒倒入盤樽之中,邀請大家共同品嘗。
2. 這是一對精美的盤樽,用來盛放美酒非常合適。
盤樽可以與其他詞組成一些相關的組詞,比如:
盤酒、盤腿、盤旋、酒樽、酒盤等。
與盤樽意思接近的詞語有酒盤、酒器等。而與盤樽意思相反的詞語則沒有一個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