篪埙的意思、篪埙的詳細解釋
篪埙的解釋
(1).篪與埙。皆樂器。《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和通篪塤,比德車輔。”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千鐘萬鼓咽耳喧,攢雜啾嚄沸篪塤。” 宋 範仲淹 《送河東提刑張太傅》詩:“氣同若蘭芝,聲應如箎塤。”
(2).引申指諧和,和順。 宋 無名氏 《鬼董》卷二:“ 周浩 觀濤於江,見雙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數十方獲焉。始至其家,妻妾順比如箎塤。” 明 楊慎 《祭毛以正文》:“分雖麗澤,情猶箎塤,平生交誼,惟君也敦。”
詞語分解
- 篪的解釋 篪 í 古書上說的一種竹。 古代一種用竹管制成像笛子一樣的樂器,有八孔。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埙的解釋 埙 (塤) ū 古代用陶土燒制的一種吹奏樂器,圓形或橢圓形,有六孔。亦稱“陶埙”。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篪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chí xūn,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
字詞構成
- 篪:古代竹制橫吹管樂器,有八孔,形似笛但底端封閉。
- 埙:陶制吹奏樂器,多為卵形,音色渾厚。
- 合稱:兩者均為中國古代雅樂中的重要樂器,常合奏以表現和諧之音。
-
發音與寫法
- 注意“篪”不讀作“hu”,正确讀音為chí(第二聲)。
二、引申意義
-
象征和諧
因篪與埙合奏時音色互補,常被用來比喻人際關系的融洽,如兄弟和睦、夫妻和順。
例句:
“和通篪埙,比德車輔。”(《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
-
文化内涵
體現古代對音律藝術的追求,以及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如篪為竹制,埙為土制)。
三、相關成語與用法
- 如埙如篪:出自《詩經·大雅》,形容事物間協調呼應,多用于贊美兄弟情誼。
- 篪埙和奏:直接指代兩種樂器的合奏,也用于形容合作無間。
四、總結
“篪埙”既是具體樂器的名稱,也是傳統文化中和諧精神的象征。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曆史,可參考《周禮》《爾雅》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篪埙是古代中國的一種樂器,也叫做“笙”。這個詞的意思是指用竹管制作的一種吹奏樂器。篪埙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口(口),共有8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繁體形式是“篪”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篪字的形狀較為簡單,沒有太多的變形。關于篪埙的用法,可以通過以下例句來理解: "他吹奏着篪埙,悠揚的音樂填滿了整個房間。" 除了這個詞之外,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組詞,如“笛子”、“鼓”等。在音樂樂器中,與篪埙相似的樂器有“竽”、“笛”等。相反,與篪埙相對的詞有“吟誦”、“默契”等。希望這些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