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篪埙的意思、篪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篪埙的解釋

(1).篪與埙。皆樂器。《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和通篪塤,比德車輔。” 李善 注引 毛萇 曰:“土曰塤,竹曰篪。” 唐 韓愈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千鐘萬鼓咽耳喧,攢雜啾嚄沸篪塤。” 宋 範仲淹 《送河東提刑張太傅》詩:“氣同若蘭芝,聲應如箎塤。”

(2).引申指諧和,和順。 宋 無名氏 《鬼董》卷二:“ 周浩 觀濤於江,見雙鬟女,美出妻右,心慕之…… 浩 捐金數十方獲焉。始至其家,妻妾順比如箎塤。” 明 楊慎 《祭毛以正文》:“分雖麗澤,情猶箎塤,平生交誼,惟君也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篪埙的漢語詞典釋義

篪埙(chí xūn)是中國古代兩種重要的吹奏樂器名稱的組合,常并稱以代指傳統雅樂或象征和諧關系。其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一、字源與字形

二、樂器特征與文化功能

    • 形制:竹管制成,長約一尺四寸,前七孔、後一孔,橫吹如笛。《詩經·小雅·何人斯》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印證其曆史久遠。
    • 音色:渾厚低沉,多用于宮廷雅樂。《周禮·春官》記“笙師掌教吹竽、笙、埙、籥、箫、篪、篴、管”,屬禮樂重器。
    • 形制:陶土燒制,卵形中空,頂端吹口,側有音孔(常見六孔)。《舊唐書·音樂志》載“埙,立秋之音,萬物曛黃也”。
    • 音色:古樸幽深,象征大地之音。《樂書》稱“埙之為器,立秋之音,平底六孔,水之數也”。

三、合稱的哲學意涵

“篪埙”并提始見于《詩經》,後固化為中國文化符號: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篪埙”是一個漢語詞彙,讀作chí xūn,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詞構成

    • 篪:古代竹制橫吹管樂器,有八孔,形似笛但底端封閉。
    • 埙:陶制吹奏樂器,多為卵形,音色渾厚。
    • 合稱:兩者均為中國古代雅樂中的重要樂器,常合奏以表現和諧之音。
  2. 發音與寫法

    • 注意“篪”不讀作“hu”,正确讀音為chí(第二聲)。

二、引申意義

  1. 象征和諧
    因篪與埙合奏時音色互補,常被用來比喻人際關系的融洽,如兄弟和睦、夫妻和順。
    例句:

    “和通篪埙,比德車輔。”(《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

  2. 文化内涵
    體現古代對音律藝術的追求,以及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如篪為竹制,埙為土制)。


三、相關成語與用法


四、總結

“篪埙”既是具體樂器的名稱,也是傳統文化中和諧精神的象征。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形制或曆史,可參考《周禮》《爾雅》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冰齒避秦不盡補天柱地谶步承候籌墊春閣定門抵牛懂眼多麼番塞廢絕高陽酒徒弓彈傀然過岔河澤呼朋引類菅菲箭書叫謼寄頓井石兢畏開曙窺鏡攔告鬣般令原之痛顱内壓媽的馬騎燈棉花絨年少嘔哕旁稽飄爾破傷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缲盆齊勻泉下上壤商受少字聲譜世系食饩石兄守塞死井四墉天鋒托胎衛生間屋極相枕先驗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