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箓的意思、翠箓的詳細解釋
翠箓的解釋
傳說 黃帝 于 翠妫川 得上天所授圖箓,古代認為是君主“受命于天”的一種瑞征。 唐 王勃 《九成宮頌》:“景閟丹繩,祥抽翠籙,格天垂範,模神騖躅。”參見“ 翠嬀 ”。
詞語分解
- 翠的解釋 翠 ì 綠色:翠綠。蒼翠。翠微(青綠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翠鳥〕屬鳴禽類,形似杜鵑,嘴長,頭部深橄榄色,有青綠色斑紋,背青綠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魚。 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寶翠鑽
- 箓的解釋 箓 (籙) ù 帝王自稱其所謂天賜的符命之書,作為禦制天下的憑證。 簿籍:鬼箓。 道教記載上天神名的書。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翠箓”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與古代帝王受命于天的傳說相關。根據權威資料和網絡釋義,具體解釋如下:
-
基本釋義
指傳說中黃帝在翠妫川獲得上天授予的圖箓(一種神秘文書或符命),象征君主“受命于天”的祥瑞征兆。此詞多用于古籍或文化典故中,體現古代“君權神授”思想。
-
文化背景
該詞源自“翠妫川”這一地名,相傳黃帝在此處受天命而治天下,故“翠箓”成為帝王合法性的象征符號。類似典故常見于《史記》等史書,常與“河圖洛書”等祥瑞并列。
-
相關詞條
可與“翠嬀”(指翠妫川)、“符箓”(道教文書)等關聯理解,均體現古代對自然與政權關系的隱喻。
需注意:此詞現代極少使用,且相關記載多為神話傳說,無考古實證。建議通過《漢典》《說文解字》等工具書查閱更詳盡的古典文獻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翠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翠箓(cuì lù)是一個漢字詞,意為“翠綠色的剪紙”。翠綠色是一種美麗的青綠色,而剪紙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翠箓》的部首是“巳”(巳字底),共有10個筆畫。
來源及繁體:
翠箓這個詞的出處可能是中國古代的一種裝飾文房用具,翠箓的形狀和顔色可能與翠綠色的剪紙相似。在繁體字中,翠箓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考古學家發現了上古文字表記于甲骨文、金文及楚簡等文物,然而在這些文物中都沒有出現“翠箓”這個詞。因此,推測翠箓可能是近代才産生的詞彙。
例句:
這幅剪紙上面繪制了美麗的花鳥,翠箓的色彩十分鮮豔。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剪紙、翠綠、紙張
近義詞:綠色
反義詞:素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