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峻的山峰。 唐 羅隱 《後土廟》詩:“一帶好雲侵鬢緑,兩層危岫拂眉青。”
“危岫”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字面含義:指高峻的山峰。由“危”(高聳、險峻)和“岫”(山穴、山峰)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險峻高聳的山峰”。
結構分析
文學出處
最早見于唐代羅隱《後土廟》詩句:“兩層危岫拂眉青”,描寫山峰高聳觸及眉際的景象。
引申含義
部分詞典提到可比喻危險的處境,如“如臨危岫”形容身處險境,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語境判斷。
建議在文學創作中使用本義以貼合傳統語境,若用于比喻需提供明确上下文。
《危岫》是一個成語,意為峻峭險峻的山峰或山嶺。形容山勢高峻險峭,給人以危險感。
《危岫》共有兩個字,分别是“危”和“岫”。其中,“危”的部首是“卩”,總筆畫數是6;“岫”的部首是“山”,總筆畫數是8。
《危岫》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王風·衛風·考槃》中的一句話:“危岫層巒峥嵘。”這句詩描繪了山勢高聳險峻的景象。
《危岫》的繁體字為「危岫」。
古時候,字形可能有些許變化,但整體結構和含義基本一緻。
他攀登着危岫,勇往直前。
險嶺、絕壁、峭壁、絕頂。
峻峭、險峻、險峭。
平地、平坡、平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