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屋可封的意思、比屋可封的詳細解釋
比屋可封的解釋
(1).謂上古之世教化遍及四海,家家都有德行,堪受旌表。《尚書大傳》卷五:“ 周 人可比屋而封。” 唐 劉知幾 《史通·疑古》:“ 堯 舜 之人,比屋可封。蓋因《堯典》成文,而廣造奇説也。”後用以泛稱風俗淳美。 前蜀 杜光庭 《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并功德疏表》:“無向隅不獲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亦作“ 比戶可封 ”。 嚴複 《原強》:“夫古之所謂至治極盛者,曰‘家給人足’曰‘比戶可封’,曰‘刑措不用’。”
(2).形容多,到處都有。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美姝世不一遇,而妬婦比屋可封。”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措大庸人,比屋可封,不足責也。”
詞語分解
- 比屋的解釋 .所居屋舍相鄰。《三國志·魏志·杜畿傳》“ 荀彧 進之 太祖 ” 裴松之 注引 晉 傅玄 《傅子》:“ 畿 自 荊州 還,後至 許 ,見侍中 耿紀 ,語終夜。尚書令 荀彧 與 紀 比屋,夜聞 畿 言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網絡擴展解釋
“比屋可封”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bǐ wū kě fēng,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源自上古傳說,字面意思是“每家每戶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原指唐堯、虞舜(上古聖君)統治時期,賢人輩出,社會安定,民風淳樸。後引申為:
- 社會層面:形容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理想狀态。
- 教育層面:指教化普及,民衆普遍具備高尚品德。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漢書·王莽傳上》:“明聖之世,國多賢人,故唐虞之時,可彼屋而封。”
- 前蜀杜光庭在《壽春節進元始天尊幀并功德疏表》中引用:“無向隅不獲之夫,有比屋可封之俗”,進一步強化其褒義色彩。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主謂式成語,多作定語使用。
- 感情色彩:褒義詞,常用于贊頌社會治理或教育成果。
4.例句與文獻引用
- 清代嚴複《原強》:“夫古之所謂至治極盛者,曰家給人足,曰比屋可封。”
- 《梁書》中形容民風教化:“桀黠化為由餘,輕薄變為忠厚……比屋可封。”
5.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比比皆是(側重數量多)。
- 反義詞:比屋可誅(形容民風敗壞,每家都有該殺之人)。
該成語承載了古代對理想社會的向往,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強調社會治理或教化的卓越成效。如需查看更多用例,可參考《漢書》或相關古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比屋可封》是一個特殊的詞彙,它的意思是“屬于神職人員的住宅”。現在,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比:毛字頭,一筆
- 屋:屍旁,六筆
- 可:口字旁,五筆
- 封:寸字底,五筆
來源:
《比屋可封》一詞源自于古代,用來指代屬于神職人員的住宅,反映了古代社會的宗教信仰和制度。
繁體字:
《比屋可封》的繁體字形态為「比屋可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許不同,但《比屋可封》一詞的基本構造和含義保持不變。
例句:
1. 神職人員在古代社會中居住在《比屋可封》。
2. 《比屋可封》是神廟内的住宅,供神職人員居住使用。
組詞:
根據《比屋可封》的意思,我們可以組成以下詞語:
1. 比較、屋頂、封建、可行
近義詞:
與《比屋可封》相近義的詞語包括:
1. 神廟居所
2. 神職人員住宅
反義詞:
與《比屋可封》相反義的詞語可能是:
1. 世俗住房
2. 平民居所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