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缂繡的意思、缂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缂繡的解釋

即缂絲。 明 代稱缂繡。亦指用缂絲法織成的衣料或物品。《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兒們送禮,誰不是緙繡,呢羽,綢緞,皮張,還有玉玩,金器,朝珠,洋錶?”參見“ 緙絲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缂繡(kè xiù)是一種傳統絲織工藝,其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1. 基本定義
    缂繡即“缂絲”,是明代對這類工藝的稱呼,指通過“通經斷緯”技法織成的衣料或物品。其名稱來源于織造時緯線不貫穿全幅,僅在圖案需要處與經線交織,形成“雕镂”般的立體效果。

  2. 曆史背景
    明代文獻中正式使用“缂繡”一詞,如《兒女英雄傳》提到“緙繡、呢羽、綢緞”作為官員送禮的貴重物品。此前宋代已發展出成熟的缂絲工藝,多用于宮廷服飾和書畫裝裱。

  3. 工藝特點
    采用“通經斷緯”技法,即經線貫穿織物,緯線根據圖案局部織入,形成正反兩面相同的花紋。這種工藝耗時極長,成品細膩精美,被譽為“織中之聖”。

  4. 應用範圍
    主要用于制作服飾、裝飾品及藝術品。明清時期,缂繡常與刺繡結合,用于龍袍、屏風等高端制品,象征身份與技藝水平。

  5. 相關術語
    與“錦心繡腸”“膏場繡浍”等成語關聯,體現其在傳統文化中與精緻工藝的聯結。

如需進一步了解缂繡的具體技法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代紡織文獻或博物館藏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缂繡的意思

《缂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缂線刺繡。缂繡是一種傳統的手工刺繡技藝,以精細的線路和織物處理而聞名。

拆分部首和筆畫

《缂繡》的部首是纟(絲字旁),共有11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缂繡》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四年》。在繁體字中,缂字用「織」代替「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缂字較為複雜,由線和絲兩個部分構成。線在上方,絲在下方。線部分用橫線和豎線相交表示,絲部分由一系列豎線組成。

例句

1. 她用精美的缂繡制作了一塊繡花手帕。

2. 這幅缂繡畫展現了細緻的工藝和藝術品味。

3. 缂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

組詞

缂繡的相關詞彙有:刺繡、繡花、繡品、工藝、手工等。

近義詞

與缂繡有相似意義的詞語包括:繡制、刺繡、繡飾、繡制品。

反義詞

與缂繡相反意義的詞語包括:簡練、素雅、無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