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艱危與平定。《梁書·蕭穎達傳》:“契闊屯夷,載形心事。” 唐 吳筠 《覽古》詩之一:“乃驗經籍道,與世同屯夷。”《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三年》:“ 世度 閨門之内,和而有禮。雖世有屯夷,家有貧富,百口怡怡,豐儉同之。”
(2).偏義詞。偏指困厄。《宋書·文帝紀》:“皇運艱弊,數鐘屯夷。”
“屯夷”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具有以下釋義:
一、基本釋義 “屯”原指艱難、聚集(《漢語大詞典》第1卷),引申為積聚力量;“夷”指平定、消除(《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二字連用表示“在艱難中謀求平定”或“蓄力克險”之意,常見于描述曆史事件或人物奮鬥過程。
二、詞源分解
三、曆史語義演變 唐代李善注《文選》時,将“屯夷”解作“屯難與平夷”,宋代《資治通鑒音注》強化了其“處危而安”的辯證含義。明清方志中多用于描述邊疆治理(《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四、典型用例 王勃《滕王閣序》“時運不齊,命途多舛”句,清代注家即以“屯夷之境”解其逆境求達之意(《古文觀止譯注》中華書局版)。
“屯夷”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古籍語境具體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艱危與平定
由“屯”(象征艱險、困境)和“夷”(意為平定、安定)組合而成,表示從危難到安定的狀态。
例證:
偏指困厄
在某些語境中,詞義偏向“屯”,強調艱險、困頓的境遇。
例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資治通鑒》等原始文獻。
畢逋逼照吹塵春旦禘嘗低息恩庥餌名釣祿返錦廢墟負辱高級挂心鈎龜長于蛇含膏河肥洪水橫流薨謝艱巨性精魄觐見筋肉忌族空難孔帷酷寒梁山泊連日帶夜遴啬留題淪賤邈掠猕猴梯明辨明鬯倪際逆運算盤尼西林畔約劈棱簡青森森任誕散草詩乘市價事使素舒堂選歎息褪落頑民威福自己文标物惑午轉享嗣象形字限式鮮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