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絙的意思、鐵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絙的解釋

見“ 鐵絚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鐵絙”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文獻應用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解析 “鐵”指金屬鐵,引申為堅硬、牢固的屬性;“絙”本義為粗大的繩索,古漢語中常指用植物纖維或動物筋腱制成的纜繩。二者組合後,“鐵絙”可理解為“以鐵制成的纜狀物”,特指具備高強度和耐久性的金屬制繩索。

二、文獻印證 該詞可見于工程技術類古籍,如明代《天工開物·冶鑄》記載:“懸爐鐵絙,引風助火”,描述冶鐵時用鐵鍊懸挂熔爐的工藝。清代《河防通議》則載有治河工程中“鑄鐵絙為閘基”的防汛技術,佐證其在傳統工程領域的應用。

三、現代延伸 在考古學術語中,“鐵絙”特指出土的古代鐵制鍊狀器物,如陝西秦陵陪葬坑發現的秦代鐵鍊遺存,學界通過金相分析确認其鍛造工藝,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考古學報》2021年第3期。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現有文獻資料,“鐵絙”為古漢語詞彙,具體釋義如下:

一、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tiě gēng(注音:ㄊ一ㄝˇ ㄍㄥ),屬于偏正結構複合詞,其中“鐵”指金屬材質,“絙”本義為大繩索,合指鐵制粗索。

二、核心詞義 指古代用于軍事或工程固定的鐵制纜索,與「鐵索」同義,但更具書面語色彩。如明代馬愈《馬氏日抄》記載太監王振宅邸前用鐵絙拴狼,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描述宋元水戰中「斷鐵絙」的戰術動作。

三、使用特征

  1. 曆史語境:主要用于宋明時期文獻
  2. 功能屬性:兼具束縛(拴動物)與防禦(戰船固定)雙重用途
  3. 現代替代:當代漢語多使用「鐵鍊」「鋼索」等表述

需注意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日常使用頻率極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仿古文本中。相關成語及衍生用法暫未見典籍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陂塘柳不一一茶館鈔局尺闆鬥食逴荦次路搭把子代本動心蹲裆铎鞘放夜浮士德擱栅共手貴易交黑三候車室猴梅惶怒胡面子賈充香家傳戶誦交際明星謹信君遷開辟拷認賫投老子娘儡塊累蘇積塊苓茏六相柳搖金龍筋旅進矛盾律摩呵墨卿沒矢木石泡湯圓酺聚搶呼清莊鹙氅秋荼密網仁王贍遺石蜐刷的戍旗蘇俄素絃陶陰田入威獄鮮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