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頗僻的意思、頗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頗僻的解釋

邪佞,不正。《書·洪範》:“人用側頗僻,民用僭忒。”《史記·宋微子世家》引作“頗辟”。《文選·張衡<思玄賦>》:“行頗僻而獲志兮,循法度而離殃。” 李周翰 注:“頗僻,邪佞也。” 宋 嶽珂 《桯史·愛莫助之圖》:“初, 神宗 既用 荊公 ,隨亦厭之, 綰 ( 鄧綰 )薦 荊公 之子 雱 ,宸筆中出,以 綰 操心頗僻,賦性姦回,論事薦人,不循分守,遂罷中丞,知 虢州 。” 清 方苞 《送劉函三序》:“彼且以為譸張頗僻,背於中庸之言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頗僻”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法和文獻用例兩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頗”本義指頭偏,引申為“偏斜、不正”,《說文解字》釋為“頭偏也”(來源:漢典《說文解字》條目)。

    “僻”原指遠離中心,後衍生出“偏離正道”之意,《玉篇》注為“邪僻也”(來源:漢典《玉篇》條目)。

    二者合成“頗僻”,特指思想或行為偏離中正之道,如《漢書·刑法志》中“頗僻之志”即形容心術不正。

  2. 詞源流變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屬書面雅言。唐代柳宗元《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用“頗僻”批判觀點偏頗(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柳河東集》),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則以“頗僻之辭”指代不合正統的言論(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文史通義》卷三)。

  3. 現代應用

    當代語言環境中,“頗僻”多用于學術性文本描述非常規現象。如語言學研究或涉及“漢語詞彙演變”時,會引用該詞說明古漢語構詞特征(來源: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漢語詞彙史綱要》)。

網絡擴展解釋

“頗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頗僻”指邪佞、不正,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或行為偏離正道,帶有貶義。例如:

詞源與用法

  1. 構詞解析:
    • “頗”表示偏頗、不公正(如“偏頗”);
    • “僻”指偏僻、乖戾,合指偏離正道的傾向。
  2. 語境應用:
    • 多用于描述政治或道德層面的偏差,如宋代嶽珂批評官員“操心頗僻,賦性奸回”;
    • 清代方苞在文章中亦用該詞指責言行乖張。

現代引用

當代文學中偶見使用,例如烽火戲諸侯作品中的例句:“任他颠倒頗僻”,延續了“偏離常規”的語義。

“頗僻”屬于書面化表達,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仍可見其強調“邪僻不正”的核心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鲌鮮繃盤兒槟子碆盧跛踬布菜不忘故舊蠶蔟承讓塵軌萃止當筆鼎士笃正法網飛災馮馮翊翊粉圖高步雲衢功牌攻瑕指失寒榮衡漢核心紅葉後院起火滑利回歸火記怙恃家裡江城子獎狀家乘精鑿積修記遊可望而不可即曠鹵拉稿煉達霤槽缗緜内港内儀門乾步啟詞三關商和神躬素潔桃紅土老肥臀疣瓦籠城威斷誣指象筆賢靈謝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