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書特書的意思、大書特書的詳細解釋
大書特書的解釋
[record in letters of gold;write volumes about] 對大事鄭重地予以記述
足下勉逢令終始其躬,而足下年尚強,嗣德有繼,将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 唐· 韓愈《答元侍禦書》
詳細解釋
謂對大事鄭重地予以記述。 唐 韓愈 《答元侍禦書》:“足下勉 逢 令終始其躬,而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繼,将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五回:“ 承輝 看見了大喜,把他大書特書記在禮簿上面。” 韋君宜 《似水流年·一個煉鐵廠的曆史》:“完全不是因為我們這個廠有什麼突出的創造,驚人的記錄,有什麼特别與衆不同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
詞語分解
- 大書的解釋 曲藝中的一種,如評書、彈詞等詳細解釋.謂寫大字。 唐 範摅 《雲溪友議》卷五:“ 徐 乃畫地曰:‘某口雖不言,昔年曾學大書也,乞試之。’” 宋 何薳 《春渚紀聞·米元章遭遇》:“﹝上﹞遽召 芾
- 特書的解釋 特别書寫;突出記述。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四出:“青布簾大寫着‘員夢如神’,紙招子特書個‘聽聲揣骨’。” 明 劉基 《春秋明經·齊侯襲莒》:“大國用兵以掩人之不備,《春秋》特書以著其罪也
網絡擴展解釋
“大書特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總結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dà shū tè shū
- 解釋:指對意義重大的事件或人物進行特别鄭重、突出的記載或宣揚。原義強調史書或文獻中着重記錄重要事迹,後也用于形容對某事的過度渲染或強調。
出處與典故
- 來源:唐代韓愈《答元侍禦書》:“将大書特書,屢書不一書而已也。”意為對值得稱道的事迹反複記錄。
- 示例:清代吳汝綸《答嚴和道》中用例:“倘令為林文忠作傳,則燒鴉片一事,固當大書特書。”
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通常作賓語,常與“值得”“應該”等詞搭配。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學或新聞報道中,強調對重要事件的詳細記載或宣傳。
- 近義詞:淋漓盡緻、長篇大論;反義詞:輕描淡寫、片言隻字。
補充說明
- 該成語隱含“強調重要性”的意圖,但需注意避免濫用,以免顯得誇張。
- 現代用法中,既可用于正式場合(如史書、傳記),也可用于口語表達對某事的重視。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語境分析,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書特書(dà shū tè shū)一詞是指一本特别值得推薦和推崇的書籍。現在我為你提供關于大書特書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大書特書的拆分部首是略,拆分筆畫為16畫。
來源:
大書特書這個詞來源于中國漢語,用以形容那些在某個領域内非常重要且值得推崇的書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大書特書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特别的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