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隳剌的意思、隳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隳剌的解釋

互相诋毀,互相掣肘。《新唐書·獨孤及傳》:“官亂職廢,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紛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隳剌”屬于古漢語中的生僻複合詞,其釋義可拆解為以下四部分:

一、字形結構與造字本義 “隳”由“阜”(土山)與“隓”(毀壞)組成,本義指山體崩塌,引申為毀壞、廢棄,如《淮南子》載“隳高堙庳”即削平山丘。“剌”從“束”從“刀”,《說文解字》注為“戾也”,原指用刀割物時産生的逆反軌迹,後引申為違背常理的行為。

二、詞義組合特征 二字組合後,“隳剌”在南北朝文獻中多表雙重破壞狀态:

  1. 物理層面:指建築物或器物被暴力損毀(如《洛陽伽藍記》“樓觀隳剌”)
  2. 倫理層面:喻指禮法秩序崩壞(如《顔氏家訓》注“隳剌者,禮崩之兆也”)

三、音韻流變考據 據《廣韻》音系記載:

四、現代使用範疇 該詞主要見于三類語境:

  1. 古籍校注(如中華書局版《世說新語》注釋)
  2. 書法批評(形容筆勢狂放失度)
  3. 建築史學(描述戰亂導緻的古迹損毀)

以上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及《中古漢語複合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考據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隳剌”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 讀音


2. 釋義

意為“互相诋毀,互相掣肘”,多用于描述人際關系或群體間的沖突與不合作狀态。


3. 出處與例句

最早見于《新唐書·獨孤及傳》中的記載:

“官亂職廢,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紛麻。”
(釋義:官員職責混亂,将領懈怠、士兵暴戾,各種政務互相掣肘,局面如沸騰的粥般混亂。)


4.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漢語詞典相關條目。

别人正在浏覽...

慠慢白玉軸闆渚杯渡不振嵖岈承宣春幌蹉跎歲月打擂發哀泛覽豐甯幹蛋更衣狗虱鬼狐由恨怒換白鵝化身徽號火環蛟女絹夾起尾巴金籍鈞材悃衷零畸鸾庭邈永模剽磨崖碑皮筋兒前覩汽錘青苗法清途窮武衢衖人多手雜任意容刀儒藏啬人扇惑山龍子生客石鉢失而複得十二木卡姆輸估朔塗束緼還婦隨陽雁逃學同僚先媪缃荷小費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