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時 嶺 南所貢的生絲織物。蛟女,借指 嶺 南婦女。蛟,通“ 鮫 ”。 唐 元稹 《和樂天送客遊嶺南二十韻》:“貢兼蛟女絹,俗重語兒巾。”參見“ 蛟綃紗 ”。
“蛟女絹”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涉及絲織品與地域文化的關聯。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詞構成
整體含義
指唐代嶺南地區進貢的生絲織物,因當地婦女擅長紡織,且與“鲛人織绡”的傳說關聯,故稱“蛟女絹”。
曆史背景
唐代嶺南(今廣東、廣西一帶)以絲織品聞名,此類織物質地輕透堅韌,常作為貢品進獻朝廷。
文學記載
唐代詩人元稹在《和樂天送客遊嶺南二十韻》中寫道:“貢兼蛟女絹,俗重語兒巾”,直接提及此物,反映其作為地方特産的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蛟”“絹”單字釋義或詩文引用,可參考漢典、古詩文網等權威來源。
《蛟女絹》一詞是指古代傳說中的蛟龍形象,也可以解釋為龍女子形象。蛟龍是東方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具有威武勇猛、形态奇特的特點。而絹指的是一種細薄的絲織品。
《蛟女絹》這個詞的拆分結果如下:
蛟:虍(虎首部)+ 工(工字部)+ 虍(虎首部),共10畫
女:女(女子部),共3畫
絹:纟(纟部)+ 十(橫)+ 又(撇)+ 廾(兩點),共11畫
《蛟女絹》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指古代神話故事中的蛟龍形象與絹相結合的意象。蛟龍被認為是江河之神,象征着水的力量與紡織品的柔軟和纖細,因此有了蛟女絹這個詞。
蛟女絹的繁體形式為「蛟女絹」。
在古代,「蛟女絹」可能有不同的寫法,因為漢字的字形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有所變化。但目前沒有找到确切的古代寫法。
1. 她穿着一襲華麗的蛟女絹,宛如仙女下凡。
2. 這幅畫中,蛟女絹的圖案栩栩如生,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1. 女兒紅
2. 紅綢絹
3. 絲綢
1. 綿延百裡
2. 美輪美奂
3. 千嬌百媚
1. 破破爛爛
2. 破敗不堪
3. 褴褛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