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懇之心。 明 唐順之 《與郭似庵巡按書》:“理宜走謝,面布悃衷,坐病不能,謹以書緻。”
“悃衷”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誠懇的内心,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詞義解析
引證與用法
明代唐順之在《與郭似庵巡按書》中寫道:“理宜走謝,面布悃衷,坐病不能,謹以書緻。”此處“悃衷”指因身體抱恙無法當面緻謝,故通過書信表達誠懇心意。
相關詞彙擴展
需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書面表達中。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權威辭書如《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悃衷”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深藏心中的真實感受或内心的真情實意。它有時也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或行動真誠、不虛僞,表現出無所隱藏的真心。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忄”和“衤”。其中,“忄”是心的偏旁部首,表示與心情、感受等有關;“衤”是衣的左右結構,表示與衣物有關。悃衷的筆畫總計17畫。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古代,悃衷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古代的寫法中,“忄”和“衤”分别寫在左右兩邊,并且衤的右側是一個“行”字形狀。後來,隨着漢字的演變和字形的演變,寫法逐漸統一成現在的形式。
悃衷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悃衷」。
以下是一些使用悃衷的例句:
1. 他對她的關愛是悃衷的。
2. 她的話語充滿了悃衷和真誠。
3. 我們需要一個悃衷的朋友,可以與我們分享内心的想法。
與悃衷相關的組詞包括:衷腸(内心深處的感受)、深悃(真心誠意)、悃誠(真實而坦誠)、悃清(心靈純淨)、悃然(真實、真誠的樣子)等。
悃衷的近義詞有:真摯、真切、真實、真誠等。
悃衷的反義詞有:虛僞、虛假、做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