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徽號的意思、徽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徽號的解釋

[title of honour] 美稱

這等一位活菩薩,豈可沒個徽號?——明· 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詳細解釋

(1).旗幟的名號。指旗的式樣、圖案、顔色。舊時作為新興朝代或某一帝王新政的标志之一。《禮記·大傳》:“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别衣服,此其所與民變革者也。” 鄭玄 注:“徽號,旌旗之名也。” 孔穎達 疏:“徽號,旌旗也, 周 大赤, 殷 大白, 夏 大麾,各有别也。”《三國志·魏志·高堂隆傳》:“ 隆 又以為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自古帝王所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故三春稱王,明三統也。”《周禮·夏官·大司馬》“辨號名” 清 孫诒讓 正義:“‘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注雲:‘屬謂徽識也。《大傳》謂之徽號。’徽識、徽號、號名,義并同, 賈 疏雲:‘即《司常》注:三者旌旗之細者也。’”

(2).引申指國號。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一》:“ 張柬之 等既遷 則天 于 上陽宮 , 中宗 猶以皇太子監國,告 武氏 之廟。時,累日陰翳,侍禦史 崔渾 奏曰:‘方今國命初復,當正徽號稱 唐 ,順萬姓之心,奈何告 武氏 廟?廟宜毀之,復 唐 鴻業,天下幸甚!’”

(3).泛指标志,記號。 秦牧 《古戰場春曉》:“戰船和槍炮就是他們的徽號。”

(4).褒揚贊美的稱號。舊時專指加給帝王及皇後的尊號。每逢慶典,可以屢次加上,每次通常加兩個字,盡是歌功頌德之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尊號》:“ 秦 漢 以來,天子但稱皇帝,無别徽號, 則天 垂拱 四年,得瑞石於 洛水 ,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其石為寶圖,于是羣臣上尊號,請稱‘聖母神皇後’。”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故事二》:“ 熙寧 中,因上皇帝尊號,宰相率同列面請三四,上終不允,曰:‘徽號正如卿等功臣,何補名實!’”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一:“﹝上﹞因又降詔,歸美神考 哲宗 ,用告成功。上親加上兩朝徽號,令廟焉。”《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卻都是連篇累牘,猶如徽號一般的别號。”又如, 清 葉赫那拉氏 的徽號是:“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後”。見《清史稿·後妃傳》

(5).褒揚贊美的稱號。指帝王封授的爵號。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 汝水 又東為 周公渡 ,藉‘承休’之徽號,而有‘周公’之嘉稱也。”按, 漢 元帝 初元 五年以 周子南君 姬延年 為 周承休侯 。

(6).褒揚贊美的稱號。泛指美稱。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乃粒》:“上古 神農氏 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 魯迅 《華蓋集續編·我還不能“帶住”》:“但我又知道人們怎樣地用了公理正義的美名,正義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

(7).猶綽號。 明 吳炳 《西園記·聞訃》:“日日街頭尋人鬧,滿城與我加徽號。” 老舍 《趙子曰》第十一:“所以由身體看,由精神上看,‘大智若愚’的這個徽號是名實相符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徽號”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美稱或尊稱
    指對人或事物的贊美性稱號。例如:同學贈送的“詩人”稱號、明代皇帝為太後追加的“聖烈慈壽”等尊號。
    例句:明英宗複辟後為孫太後上徽號“聖烈慈壽皇太後”()。

  2. 古代旗幟的标志
    原指旌旗的式樣、圖案、顔色等,作為朝代或帝王新政的象征。如周朝用赤色旗,商朝用白色旗()。
    文獻依據:《禮記·大傳》記載“殊徽號”即指更換旗幟标志()。


二、延伸含義


三、詞源與文化内涵

“徽”字本義為“以繩系物”,古代用絲繩調節樂器音律,後衍生出“美好”“标記”等意。例如:


“徽號”既可表達對人物的褒揚(如尊號、雅稱),也可指代政權或文化的标志性符號。其含義隨曆史演變從具體旗幟擴展至抽象稱號,體現了漢語詞彙的豐富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徽號的意思

徽號是指某人身上用以标示身份、職務或特定身份認可的标志、符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徽號的部首是彳(♂)和心(⺗),總共有9個筆畫。

來源

徽號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诂》中,後來在漢字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現代的意義。

繁體

徽號的繁體字為徽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徽號的寫法為“彳⺗弗丩”。

例句

1. 他佩戴着徽號,展示了他的軍人身份。

2. 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獨特的徽號來區分身份。

組詞

徽章、徽記、徽章、軍銜、标志

近義詞

标志、象征、标記

反義詞

隱名、匿號、無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