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刀的意思、容刀的詳細解釋
容刀的解釋
(1).作裝飾品用的佩刀。《詩·大雅·公劉》:“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鄭玄 箋:“進玉瑤容刀之佩。” 朱熹 集傳:“容刀,容飾之刀也。”《釋名·釋兵》:“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無刃,備儀容而已。”《隋書·禮儀志四》:“字有脫誤者,呼起席後立;書迹濫劣者,飲墨水一升;文理孟浪,無可取者,奪容刀及席。”
(2).謂能容納小船。《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鄭玄 箋:“不容刀,亦喻狹。小船曰刀。”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董如彪》:“第宅復閎壯,園亭之勝,甲一邑,園中有池,可容刀。”
詞語分解
- 容的解釋 容 ó 包含,盛(唍 ):容器。容量(刵 )。容積。容納。無地自容。 對人度量大:容忍。寬容。 讓,允許:容讓。不容人說話。 相貌,儀表,景象,狀态:容止。容顔。容光。容貌。儀容。軍容。市容。陣容。姿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容刀”一詞在漢語中屬于古語詞,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代文獻使用兩個方面來理解:
-
本義:佩刀,用作儀容裝飾的刀
- “容”在此指儀容、裝飾。
- “刀”指兵器。
- 合起來,“容刀”最初指古代貴族或官員佩帶在身上,主要起裝飾作用、彰顯身份威儀的刀劍,而非實戰兵器。它象征着佩戴者的地位和威儀。
- 文獻佐證: 此義最直接的來源是《詩經·衛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這裡的“容”後世學者(如朱熹《詩集傳》)常解釋為“容刀”,指佩刀。雖然詩中未直接出現“容刀”二字,但傳統訓诂學将“容”釋為“容刀”已成為經典解釋,意指佩玉和佩刀是當時貴族成人的标志性裝飾。《釋名·釋兵》也提到:“佩刀,在佩旁之刀也…或曰容刀,有刀形而無刃,備儀容而已。” 這更明确指出了“容刀”作為儀仗裝飾物的性質。
-
引申義:寬容的胸懷(比喻義)
- 此義較為罕見,是将“容刀”二字拆解後産生的比喻。
- “容”取“容納、包容”之意。
- “刀”象征鋒利、傷害。
- 合起來,“容刀”比喻能包容(容納)像刀鋒一樣尖銳、容易造成傷害的言論或事物,即形容人胸懷寬廣,有雅量。
- 文獻佐證: 此義在古代文獻中用例極少,更多是現代人對字面的引申理解。其思想根源可追溯至《尚書·君陳》:“有容,德乃大。”強調寬容是美德。後世形容人度量宏大常用“海納百川”、“宰相肚裡能撐船”等,與“容刀”的比喻思路類似,但“容刀”本身作為固定詞組表達此意并不常見。
“容刀”的核心含義是古代用作儀仗、裝飾的佩刀,體現身份與威儀。其引申義“寬容的胸懷”是基于字面義的比喻,在古代文獻中并非主流用法,現代使用也極少。理解該詞應着重其本義及在《詩經》等典籍中的文化背景。
參考來源:
- 《詩經·衛風·芄蘭》(中華書局點校本《毛詩正義》)
- 朱熹《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 《釋名·釋兵》(中華書局版《釋名疏證補》)
- 《尚書·君陳》(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本)
網絡擴展解釋
“容刀”一詞在古籍中有兩種主要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
裝飾性佩刀
- 指古代禮儀中佩戴的無刃刀形飾物,象征身份而非實用武器。源自《詩經·大雅·公劉》“維玉及瑤,鞞琫容刀”,鄭玄注解為玉飾刀鞘的儀容佩具。《釋名·釋兵》進一步說明:“佩刀……或曰容刀,有刀形而無刃,備儀容而已”。此類佩刀在《隋書·禮儀志》中亦有記載,作為禮儀場合的規範裝飾。
-
喻指狹小水域
- 出自《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此處“刀”通“舠”,指小船。鄭玄箋注:“不容刀,喻河狹窄”。清代和邦額在《夜譚隨錄》中沿用此喻,描述“園中有池,可容刀”,意指池塘僅能容納小舟,突顯空間狹小。
兩種釋義分别源于器物裝飾與空間比喻,需結合上下文區分。前者多見于禮儀制度記載,後者則用于文學性的空間描寫。
别人正在浏覽...
八牕玲珑悖牾播掿詞常心茶筅酲解穿鑿炊累篡取倒曹倒撚子倒裳索領的準雕缋蓋世太保趕不赢觀念形态河魚天雁虎氣江神蛟患驚定近門進序卷角牸钜镬居民點峻厲镂冰雕朽樓觀賣淫郿塢明發不寐鳥服牛觔拍案叫絕傍傍旁迕批難遷附牆外漢豈可青苞米輕財貴義全景濡迹上山下鄉賞賢使能深造蛇勢水傀儡司號員彈花套印本梯飇頑鐵威容霧渤謝躄謝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