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隳頓的意思、隳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隳頓的解釋

毀壞;倒塌。《文選·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谒五陵表>》:“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鐘簴空列。” 李周翰 注:“隳頓,廢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隳頓"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源和古籍用例進行解析。根據權威辭書及文獻記載,該詞可作如下解釋:


一、詞彙釋義

隳頓(huī dùn)

指毀壞崩塌、衰敗頹廢的狀态。


二、古籍書證

  1. 《左傳》引申用例

    雖無直接"隳頓"連用,但"隳"多形容城邑傾覆(如"隳軍實"),"頓"表困頓(如"師徒不頓"),後世合成詞承此義。

  2. 明清文獻中的典型用例
    •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綱紀隳頓,而天下無複完人。" 指社會秩序崩壞,道德衰微。
    • 明代歸有光《與沈敬甫書》:"世道隳頓,士風日漓。" 形容世風頹敗。

三、近現代辭書注解

  1. 《漢語大詞典》(第11卷,第1373頁)

    明确釋義為:"毀敗;廢弛。" 例引章炳麟《訄書》:"禮俗隳頓,法令無所施。"

  2. 《辭源》(修訂本)

    注:"隳,毀;頓,疲敝。謂毀壞廢弛。"


四、語義辨析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
  2.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1963.
  3. 章學誠. 《文史通義》[M].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 《辭源》(修訂本)[M]. 商務印書館,2015.

(注:古籍原文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國學大師"(guoxuedashi.com)平台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隳頓”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huī dùn,屬于書面用語,主要用于描述事物毀壞、倒塌的狀态。其核心含義與“廢壞”相近。

詳細解析:

  1. 詞義與用法

    • 本義指建築物、結構等因外力或時間侵蝕而坍塌、破損,如“宮廟隳頓”即指宮殿廟宇損毀倒塌。
    • 引申義可表示抽象事物的衰敗或廢棄,例如制度、秩序的崩壞。
  2. 文獻出處
    該詞可見于《文選·傅亮<為宋公至洛陽谒五陵表>》:“山川無改,城闕為墟,宮廟隳頓,鐘簴空列。”李周翰注:“隳頓,廢壞也。”。此句通過對比山川的恒常與建築的頹敗,凸顯曆史變遷的滄桑感。

  3. 語言特點
    “隳”本意為毀壞(如“隳突”指破壞沖撞),“頓”有停滞、倒塌之意,二字組合強化了“徹底損毀”的意象。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文或文學性較強的語境。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具體用例或相關詞彙,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百鈞謗詛苞育本人不丹齒力唇腐齒落打小報告東橫西倒楓鬼撫懷袱駝概念的概括貴嚴恒人畫斷懷負皇父皇華使激光酒龍詩虎基因镌刻倨賢刻骨仇恨寬狥老蒼利喙禮将籠巾羉罿馬販子矛盾枚蔔梅湖夢雲門子綿力命祿末法孥兒披頰鋪闆起急曲偻人千人萬三條九陌繩愆糾謬省題詩收事首演水心太陽電池耥耙特磬佗負吓怒銷镕下手攜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