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宋 時進士應省試按尚書省所出題目而作的詩,叫“省題詩”。 宋 俞成 《螢雪叢說·詩題用全句對》:“省題詩,考官以古人詩句命題,尾字屬平,全押在第二韻上,不拆破者,并用全句對全句。”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詩說·省題詩更須留意》:“大體作省題詩,尤當用 老杜 句,若有鼻孔者,便知是好詩也。”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省題詩自成一家機軸,非他詩比。” 宋 劉攽 《中山詩話》:“自 唐 以來,試進士詩,號省題。”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中:“然騷人墨客雖從事於時文,至作省詩,亦不為格律所縛。 楊廷秀 序訓蒙省詩,亦曰‘以騷人之情性,寓舉子之刀尺’,真名言也。”
“省題詩”是唐宋時期科舉考試中的一種特定詩體,其含義和特點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定義與起源
省題詩是唐宋時期進士參加尚書省主持的省試時,根據官方命題所作的詩。其名稱源于“省試題目”,即由尚書省統一拟定考題,考生需嚴格按題創作。
形式與要求
這類詩體需遵循嚴格的格式規範。例如:題目多取自古人詩句,押韻位置固定(如尾字為平聲時押第二韻),并要求對仗工整,甚至“全句對全句”。宋代文人孫奕曾強調,省題詩應效仿杜甫風格,注重立意與格律。
曆史評價
省題詩在科舉中具有獨立地位,元代韋居安稱其“自成一家機軸,非他詩比”,說明其創作難度和獨特性。但部分學者(如劉攽)認為這類詩因命題限制,藝術性可能受限。
常見誤解辨析
需注意,個别解釋将“省題”拆解為“簡化題目”,但結合曆史文獻,此說法缺乏依據。該詞實際專指科舉應試詩,與“節省”無關。
省題詩是科舉制度下的産物,體現了古代考試詩的形式規範與創作約束。其研究價值在于反映唐宋文學與政治選拔的互動關系。
《省題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省”、“題”、“詩”三個字組成。
“省”意為節省、減少的意思。
“題”意為寫、作品的意思。
“詩”意為用文字表達思想和情感的文學形式。
綜上所述, 《省題詩》的意思是指在寫詩作品時節省了标題的寫法,直接用詩的開頭作為标題。
“省”字的部首是“缶”,總共有8畫。
“題”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11畫。
“詩”字的部首是“讠”,總共有7畫。
《省題詩》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風煙雜記》一書中。
《省題詩》(繁體字)
在古代,對于這個詞的寫法和現在基本一緻。
1. 他的詩作中經常使用《省題詩》的形式作為标題。
2. 這首《省題詩》的開頭非常引人入勝。
省心、主題、題目、詩人、作品
縮題詩、略題詩
注題詩、題名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