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偻的意思、曲偻的詳細解釋
曲偻的解釋
猶伛偻,駝背。《莊子·大宗師》:“曲僂發背,上有五管。” 成玄英 疏:“傴僂曲腰,背骨發露。” 宋 洪邁 《夷堅甲志·窦道人》:“有老道人來,年八6*九十矣,鬢鬚皤然,曲僂豐下。”
詞語分解
- 曲的解釋 曲 (⑥麯) ū 彎轉,與“直”相對:彎曲。曲折(?)。曲筆(a.古代史官不按事實、有意掩蓋真相的記載;b.寫文章時故意離題而不直書其事的筆法)。曲肱而枕。曲盡其妙。 不公正,不合理:曲說。曲解(?)。委曲求全。 彎曲的地方:河曲。 偏僻的地方:鄉曲。 姓。 釀酒或制醬時引起發醇的東西:酒曲。曲黴。 直 曲 ǔ 能唱的文詞,一種藝術形式:曲藝。曲話。 歌的樂調:曲調(刼 )。曲譜。異曲同工。曲高
- 偻的解釋 偻 (僂) ǚ 脊背彎曲:伛偻(彎腰駝背)。 迅速:不能偻指(不能迅速指出來)。 偻 (僂) ó 〔偻儸〕a.幹練;機靈。b.指綠林或盜賊的部下、仆從。 〔佝( (僂)島 )偻〕見“佝”。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曲偻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曲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ū lǚ(部分文獻注音為 qǔ lǚ)。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身體彎曲、駝背的姿态,也可引申為形容人行為或态度不端正。例如《莊子·大宗師》中描述:“曲偻發背,上有五管”,成玄英注解為“伛偻曲腰,背骨發露”。
詳細釋義
-
本義
指駝背的生理狀态,如宋代洪邁《夷堅甲志·窦道人》記載:“老道人曲偻豐下”,形容年老道士彎腰駝背的模樣。
-
引申義
用于批評姿态或行為不正直,如“曲偻逢迎”暗喻阿谀奉承、心術不正的表現。
-
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道家經典《莊子》,後逐漸成為文學中刻畫人物形體或品性的常用詞。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曲偻”較少單獨使用,多作為成語或書面語出現,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題材描述,例如:“他曲偻着身子,步履蹒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曲偻》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身體彎曲,特指脊椎彎曲。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曲”部和“偻”部。其中,“曲”部的拆分部首是“曰”和“十”,筆畫數是4畫;“偻”部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力”,筆畫數是9畫。
《曲偻》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的漢字寫作形式和現在有所不同。具體而言,古代的漢字有繁體字和簡化字兩種形式。《曲偻》的繁體字是「曲僂」。
以下是一些關于《曲偻》的例句:
- 老人年邁,因骨骼疾病導緻脊柱曲偻。
- 這位舞者的優美姿态令人歎為觀止,沒有一絲曲偻之感。
除了以上例句之外,組詞中可以使用《曲偻》一詞的有:曲偻之态、脊柱曲偻等。
與《曲偻》意思相關的近義詞是:弓背、拱背。
《曲偻》的反義詞是:挺立、筆直。
總結而言,《曲偻》是指身體脊椎彎曲的意思,由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繁體字是「曲僂」,古時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一些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該詞彙,同時也可以構成一些相關的組詞。與《曲偻》相關的近義詞是“弓背”和“拱背”,反義詞是“挺立”和“筆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