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偻的意思、曲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偻的解釋

猶伛偻,駝背。《莊子·大宗師》:“曲僂發背,上有五管。” 成玄英 疏:“傴僂曲腰,背骨發露。” 宋 洪邁 《夷堅甲志·窦道人》:“有老道人來,年八6*九十矣,鬢鬚皤然,曲僂豐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曲偻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曲偻”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曲”和“偻”兩個語素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身體彎曲的樣子”,多用于形容駝背、躬身或蜷縮的姿态,常見于古代文獻及現代方言中。其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詞義與構詞分析

    “曲”本義為彎曲、不直,“偻”指脊背彎曲,二者同義複用,強調身體形态的蜷縮。例如《漢語大詞典》引《莊子·達生》“見痀偻者承蜩”的典故,描述駝背老人用竹竿粘蟬的動作,體現“曲偻”的動态特征。

  2. 古代文獻用例

    《莊子》中“痀偻承蜩”的寓言,通過“痀偻”(即“曲偻”)形容駝背者專注的狀态,引申出“技藝精熟”的哲學含義(《莊子集釋》)。《禮記·問喪》亦用“曲脊”描述哀痛時的身體反應,與“曲偻”詞義相通。

  3. 方言與醫學關聯

    《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曲偻”在山東、河北等地口語中仍用于形容駝背,如“這老漢腰都曲偻了”。中醫典籍《黃帝内經·素問》将“背偻”歸為腎虛症狀之一,與“曲偻”的病理描述一緻。

  4. 近義詞辨析

    《辭源》列舉“伛偻”“痀偻”為同義詞,但“伛偻”側重胸背彎曲,“曲偻”更強調整體身形蜷縮。而“佝偻”現代多指維生素D缺乏導緻的骨骼畸形,詞義範圍較窄。

  5. 文化内涵延伸

    《儀禮·士相見禮》記載“鞠躬如也”的禮儀動作,鄭玄注“鞠窮猶曲斂也”,可見“曲偻”在古代禮儀中亦含謙恭之意,與單純描述病态體态存在語境差異。

參考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莊子集釋》(中華書局)、《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江蘇教育出版社)、《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網絡擴展解釋

“曲偻”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qū lǚ(部分文獻注音為 qǔ lǚ)。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身體彎曲、駝背的姿态,也可引申為形容人行為或态度不端正。例如《莊子·大宗師》中描述:“曲偻發背,上有五管”,成玄英注解為“伛偻曲腰,背骨發露”。

詳細釋義

  1. 本義
    指駝背的生理狀态,如宋代洪邁《夷堅甲志·窦道人》記載:“老道人曲偻豐下”,形容年老道士彎腰駝背的模樣。

  2. 引申義
    用于批評姿态或行為不正直,如“曲偻逢迎”暗喻阿谀奉承、心術不正的表現。

  3. 古籍出處
    最早見于道家經典《莊子》,後逐漸成為文學中刻畫人物形體或品性的常用詞。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曲偻”較少單獨使用,多作為成語或書面語出現,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題材描述,例如:“他曲偻着身子,步履蹒跚”。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莊子》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暧廼嗷嗷無告保護接地寶篆标刀倉敖槽枥出月道東說西遏滅反光鏡煩匮拱火衮遍鼓山诃貶黃軦護邏葫蘆啼混軒賈國減算漸台牋劄解事舍人金黃色積微緻著開口呼坎德拉煉焦爐麗都履絜沒心沒肺民蠹默移拿班做勢鮎魚上竹臬兀匿善農晨女廁所飄輕洴淜球拍觑問三顧省舍書圃書僮四花私責溲麪棠華天秩脫俗危狹物估五鹿烏啄象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