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鹘振翅飛行,矯健迅捷。 唐 李山甫 《兵後尋邊》詩之二:“旗頭指處見黃埃,萬馬橫馳鶻翅迴。” 宋 韓維 《講武池和師厚》:“淩波飛百艘,撇烈若鶻翅。”
“鹘翅”是漢語詞彙,讀音為hú chì(“鹘”有時被誤讀為gǔ,但在此詞中應讀hú),其核心含義為形容隼類猛禽振翅飛行時的矯健迅捷姿态,并常用于比喻其他事物的迅猛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鹘”的生物學分類或相關詩句背景,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或古籍注釋。
《鹘翅》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gǔ chì"。它包含了兩個字,分别是"鹘"和"翅"。
在《鹘翅》這個詞中,"鹘"的部首是"鳥",而"翅"的部首是"羽"。
"鹘"一共有9畫,而"翅"則有10畫。
《鹘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左傳·莊公十三年》這篇文章中。它用來形容鷹鹘的翅膀,意為翅膀突然展開,如同鹘鳥展翅飛翔一般。
《鹘翅》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鶻翅"。
在古代,"鹘翅"這個詞的寫法稍有不同。"鹘"字的舊寫形狀更加格外,右邊的"鳥"字旁則更加簡化。而"翅"字則與現代寫法相似。
1. 蛇猶豫了一下,然後猛地展開身體,它的鹘翅瞬間展開,直奔目标而去。
2. 談起氣氛的營造,他就像一隻鹘翅,總能輕松創造出溫馨的環境。
1. 鹘翅高飛
2. 鹘翅翺翔
3. 鹘翅奪目
1. 鷹翅
2. 雁翅
3. 飛翅
1. 堕翅
2. 折翅
3. 病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