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漏的意思、疏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漏的解釋

[slip] 疏忽遺漏

計劃匆促拟成,難免有疏漏之處

詳細解釋

亦作“踈漏”。1.粗略錯漏;疏忽缺失。《南齊書·王晏傳》:“ 晏 每以疎漏被上呵責,連稱疾久之。”《舊唐書·李淳風傳》:“今靈臺候儀,是 魏 代遺範,觀其制度,疏漏實多。” 明 宋濂 《進<元史>表》:“況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書參考之無憑,雖竭忠勤,難逃疎漏。” 茅盾 《夜半偶記》:“偶然想起,率爾命筆,疏漏必多,聊供當事者參考而已。”

(2).輕率,不謹嚴。《法苑珠林》卷八引 晉 幹寶 《搜神記》:“後人怪問,漏洩其事; 玉女 遂便求去,雲:‘我,神人也。雖與君交,不願人見;而君性疎漏。’”

(3).破漏,破敝。 宋 蘇轼 《乞降度牒修北嶽廟狀》:“自 熙寧 間,因守臣 薛向 奏請,止曾完葺正殿,自餘諸殿及廊廡門宇牆垣,久已疎漏破損。” 宋 沉括 《夢溪筆談·人事一》:“時船底疏漏,副使者以 士衡 所得縑帛藉船底。”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三折:“這廟如此疏漏,不待倒也,如之奈何?”

(4).洩露;走漏。《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我和你日間演習,必緻疏漏,不是耍處。”粵劇《搜書院》第四場:“隻怕仁兄不會走壁飛檐,難入鎮台府上,又防萬一疏漏,那時反誤小姑娘。”

(5).引申為脫逃。 清 林則徐 《谕準通行三闆仍将奸商扣留》:“該 李倅 、副将等,務必認真查驗,毋任含混疏漏,緻幹重咎外,合行諭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疏漏”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因疏忽或考慮不周而導緻的小錯誤、遺漏或缺失。其核心含義可以拆解為:

  1. 詞義構成

    • “疏”指粗疏、不細緻;
    • “漏”指遺漏、未覆蓋到。
      合起來表示“因疏忽産生的遺漏”。
  2. 常見使用場景

    • 工作/事務:如“合同條款存在疏漏”“檢查流程有疏漏”;
    • 生活細節:如“準備行李時疏漏了重要物品”;
    • 學術/寫作:如“論文數據統計出現疏漏”。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疏忽、遺漏、纰漏、閃失;
    • 反義詞:嚴謹、周密、完備、萬全。
  4. 典型例句

    • 因時間倉促,報告中有幾處數據疏漏需要修正。
    • 這次事故暴露了安全管理上的重大疏漏。
  5.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場合,強調因主觀疏忽(而非客觀條件限制)導緻的錯誤,常帶有“本可避免”的隱含批評。建議在表達時注意語境,避免過度指責。

網絡擴展解釋二

疏漏的意思

疏漏(shū lòu)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疏忽失誤或遺漏。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左邊的“疏”是手持長柄的農具象形,表示清除、整理、修整的意思;右邊的“漏”是糧食漏出去的意思。合在一起,疏漏就表示工作、計劃或行動中的失誤或疏忽。

拆分部首和筆畫

疏漏的部首是白字底的䜌字旁(shǒu),表示與手有關的意義。疏漏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疏”的筆畫數為9,而“漏”的筆畫數為3。

來源和繁體

疏漏的字形原本由疏和陋兩個字組成,意為清除低劣之物。後來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繁體字“疏”多用于香港和台灣地區,而在大陸地區,疏漏使用的是簡化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疏漏的寫法稍有不同。左邊的“疏”是由“目”和“史”兩個字組成,意味着目光不注視史實,容忽疎于觀察。右邊的“漏”則由“水”和“斿”(yóu)兩個字組成,表示水流出去的意思。

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因為疏漏而錯過了重要的會議。

組詞:疏漏率、疏漏大、疏漏事實。

近義詞:疏忽、疏失、忽略。

反義詞:小心、謹慎、準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