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绖皇的意思、绖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绖皇的解釋

墓前甬道的門。《左傳·莊公十九年》:“ 鬻拳 葬諸 夕室 。亦自6*殺也,而葬於絰皇。” 杜預 注:“絰皇,冢前闕。”一說,殿前之庭。 楊伯峻 注:“絰皇即 宣 十四年傳‘屨及於窒皇’之窒皇。窒、絰字通。蓋殿前之庭也…… 杜 注謂 鬻拳 生時守門,死後仍不失厥職,故解絰皇為冢前闕,不知冢前不得有闕,即冢前之門亦不能葬人,故知其誤。 章炳麟 《左傳讀》謂絰皇為墓門内庭中之道,亦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绖皇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绖皇是古代喪服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代喪禮中使用的兩種麻制服飾,即“首绖”(頭戴的麻冠)與“腰绖”(束腰的麻帶)的合稱。其具體含義如下:

一、本義解析

  1. 指用粗麻制成的喪服配飾,分首绖與腰绖兩類。首绖為喪冠,形如圓環戴于頭上;腰绖為麻帶,系于腰間。兩者均為古代“五服”制度中“斬衰”(最重喪服)的組成部分,象征哀痛至極。

    來源:《儀禮·喪服》鄭玄注:“麻在首、在腰皆曰绖。”

  2. 通“冕”,原指冠冕,此處特指喪冠。《禮記·喪服小記》載:“苴绖,大搢。”孔穎達疏:“皇即绖冠,以麻為之。”強調其材質為苴麻(粗麻),區别于常服冠冕。

二、形制與功能

三、文化意涵

绖皇是“居喪盡哀”的禮制符號。《禮記·問喪》釋其象征:“冠绖不飾,哀之發于容體者也。”通過粗陋的麻飾,外化喪親者的内心哀恸,并區分喪期内的社會身份。


參考文獻來源:

  1. 《儀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漢語大詞典》“绖”字條(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绖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不同解釋,主要與《左傳》中的典故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釋義:

1.基本釋義

2.學術争議

3.文獻出處

4.字詞結構

5.相關擴展

“绖皇”的具體含義需結合文獻語境判斷,目前學界更傾向于“殿前庭院”的解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左傳》原文及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赴海閉戹閉骨不噎之鳥猖悖稱賞船埠怆地呼天楮湧大戈壁倒卓颠顔電椅堤障斷角鄂君香被扼腕抵掌非族恭敏孤霜汗溶溶寒嗽和合皇規環瑱灰不溜回席佳興駕載潔己潔煉鏡潔聯華鹵缸慢車慢水眉斧弄虛作假跑躂锲刀青疏容城侯三明森沉色數兒杉槁蝕虧素性貪狡提要鈎玄通風設備枉抑猥屑無舛烏合之衆輱轲顯默閑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