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蘇武節的意思、蘇武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蘇武節的解釋

指 蘇武 出使 匈奴 時所持的符節。 漢武帝 天 漢 元年, 蘇武 以中郎将使持節出使 匈奴 ,單于留不遣,欲其降, 武 堅貞不屈,持 漢 節牧羊于 北海 畔十九年, 始元 六年得歸,須發盡白。後以“蘇武節”用作忠臣的典故。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 ********* 《歲暮感憤》詩:“窮塞寒浸 蘇武 節,朝廷宴賜侍中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蘇武節”是中國曆史典故,源自西漢蘇武出使匈奴時堅守氣節的事迹。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曆史背景
    漢武帝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以中郎将身份持節出使匈奴,欲修兩國之好。但匈奴單于扣留蘇武,威逼利誘其投降,蘇武始終不屈。

  2. 核心情節
    蘇武被流放至北海(今貝加爾湖)牧羊,匈奴聲稱“羊産羔方可歸漢”。他持漢節(符節)牧羊十九年,節旄盡落仍不離手,以野鼠、草根為食,須發盡白仍堅守氣節。

  3. 象征意義
    該典故成為忠貞不屈的象征,常被後世引用。如文天祥《正氣歌》中“在漢蘇武節”,即借其表達民族氣節。

  4. 曆史考據
    需注意:蘇武為西漢武帝時期人物,非東漢末年(表述有誤)。其歸漢時間為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曆時十九年。

  5. 文化影響
    該典故被收入《漢書·李廣蘇建傳》,成為儒家“忠義”精神的典型代表,曆代詩詞、戲曲多有引用,強化了氣節文化的傳承。

網絡擴展解釋二

《蘇武節》的意思

《蘇武節》是指為紀念中國古代曆史人物蘇武而設立的節日。蘇武是中國漢代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詩人,他以其堅韌不屈的毅力和忠誠的精神而聞名于世。

《蘇武節》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蘇武節》的拆分部首是苗(艸)和木(木),其筆畫數為11。

《蘇武節》的來源

《蘇武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蘇武的故事。蘇武在公元前104年被匈奴俘虜,被迫放牧牛羊。蘇武堅守信仰,經曆了九年艱苦的生活,最終成功逃脫。他的忠誠和毅力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後人視為忠誠的象征。

《蘇武節》的繁體

《蘇武節》的繁體為「蘇武節」。

《蘇武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蘇武節》的古時候漢字寫法沒有明确記載,但可以采用「謖武節」的寫法。

《蘇武節》的例句

1. 在蘇武節期間,人們會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以表達對蘇武忠誠精神的敬仰。

2. 參加蘇武節的慶祝活動,我深刻體會到了蘇武的毅力和堅持。

《蘇武節》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紀念蘇武、蘇武精神、蘇武故事

近義詞:忠誠節、蘇武紀念日

反義詞:背叛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