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子的意思、撥子的詳細解釋
撥子的解釋
[plectrum] 用來彈撥撥弦樂器(如裡拉琴,曼多林)的小薄片
沉吟放撥插弦中。——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詳細解釋
(1).彈奏弦樂器的用具。《詩刊》1978年第2期:“垅垅金麥像琴弦,彈琴撥子是銀鐮。”
(2).高撥子的簡稱。徽劇主要曲調之一。京劇也用高撥子。如:撥子倒闆。
(3).量詞。群,批。《老殘遊記》第四回:“已經四五撥子馬來催過了。”
詞語分解
- 撥的解釋 撥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動或挑動:撥動。把鐘撥準了。撥冗(推開繁忙的事物,抽出時間)。撥雲見日。 分給:撥發。撥款。撥付。 治理:撥亂反正。 掉轉:撥轉馬頭。 量詞,用于成批的,分組的:分成兩
- 子的解釋 子 ǐ 古代指兒女,現專指兒子:子女。子孫。子嗣。子弟(後輩人,年輕人)。 植物的果實、種子:菜子。瓜子兒。子實。 動物的卵:魚子。蠶子。 幼小的,小的:子雞。子畜。子城。 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 *
網絡擴展解釋
“撥子”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1. 彈撥樂器的工具
指用來彈奏弦樂器(如琵琶、吉他、曼多林等)的薄片狀用具,多由尼龍、賽璐珞或玳瑁制成。例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沉吟放撥插弦中”的“撥”即指此物。
2. 戲曲曲調名稱
在傳統戲曲中,“高撥子”是徽劇和京劇的主要曲調之一,音調高亢激越,常用于表現激烈情緒。
3. 量詞用法
表示群體或批次,如“一撥子人”“分幾撥子出發”。
其他補充
- 别稱:又稱“撥片”,英語對應詞為“plectrum”。
- 材質演變:早期多用天然材料(如動物骨片),現代多采用合成材料以增強耐用性。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適用釋義,文學作品中常見樂器工具和戲曲曲調兩種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撥子(bō zǐ)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種樂器,也是指用手指或工具輕輕地觸摸、轉動或撓動某物的動作。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扌和子,扌是手部的意思,子是兒子的意思。拆分後的筆畫數是5畫。
《撥子》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樂器。在古代的音樂演奏中,曾用一種刮、撥或扣動樂器的方法來産生音響效果。這種方法也被稱為“撥子”。後來,這個詞擴展為表示一種輕輕觸摸、轉動或撓動某物的動作。
在繁體字中,撥子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會有一些不同,但撥子的寫法相對保持穩定,沒有出現過很大的變化。
一些關于撥子的例句:
1. 他用撥子輕輕地撥動吉他的弦,發出了悅耳動聽的音樂。
2. 她用撥子輕輕地撓癢癢的地方,讓孩子笑得開心。
與撥子相關的一些詞語:
組詞:撥動、撥弄、撥弦、撥開
近義詞:扳動、搖動、刮動
反義詞:按壓、固定、穩住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