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護符的意思、護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護符的解釋

即護身符。 清 林則徐 《燒毀匪船以斷接濟折》:“度其頑抗之意,妄誇礮利船堅,各夷舶恃為護符。” 梁啟超 《論民族競争之大勢》:“不見夫内地商賈,欲得優等之權利者,則懸他國旗牌以作護符乎!” 陳白塵 《大風歌》第一幕第四場:“但她如今罪惡未彰,又處處以皇帝為護符,遂使我等對她無從下手,也下不得手!”參見“ 護身符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護符,又名護身符,是一種具有特殊象征意義的物品或符咒,主要用于驅邪避災、祈求平安。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解釋:

  1. 基本定義與功能
    護符通常由術士、宗教人士繪制或制作,包含符咒、神秘圖案等元素,被認為能通過超自然力量保護佩戴者免受鬼怪侵擾或災難威脅。其核心功能是“依憑力量保護身體性命”,常見形式包括紙質符咒、飾品或刻有特殊符號的物件。

  2. 宗教與文化背景

    • 在藏族等少數民族文化中,護符形式多樣,例如經文布條、金屬挂件等,既用于日常防護,也與特定宗教儀式結合。
    • 西方文化中類似概念如基督教的聖牌、凱爾特文化中的護身符(如大鐮刀符號),均承載信仰意義。
  3. 比喻與引申含義
    護符可比喻為“能免除困苦的人或事物”。例如清代文獻中提及外國船隻以堅船利炮為“護符”,暗指其作為依仗的工具;日常生活中,家人、朋友也可能成為情感層面的“護符”。

  4. 實際應用與争議
    曆史上護符常被用于軍事、外交場景(如清廷對抗外敵時提及“護符”象征),也存在被濫用的情況,如教民借宗教身份作惡。現代社會中,護符更多作為文化符號或心理寄托存在。

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護符的文化差異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宗教研究等權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護符

護符是指一種能夠帶來保護和祝福的符咒或物品。它在民間信仰和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人們視為象征着平安和吉祥的符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護符的部首是手,是漢字的基本部首之一,意味着與手有關。整個字共有8畫。

來源

護符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巫術和符咒。人們相信通過特定的咒語和符號,可以祈求神靈和神秘力量的庇佑和保護。隨着時間的推移,護符逐漸成為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

繁體

護符的繁體字為護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護符的寫法并不完全一樣。根據不同曆史時期的書寫規範,有各種不同的字形。然而,基本的意思和象征并未改變。

例句

1. 她戴着一枚護符,祈求平安和順利。

2. 據說這個護符能夠驅除邪氣。

3. 他将護符系在腕間,以保護自己免受災害。

組詞

護身符、護身符咒、護身符物品

近義詞

護身符、護佑、護法、護持

反義詞

詛咒、邪物、不祥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