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無所施的意思、計無所施的詳細解釋
計無所施的解釋
無法可想。 唐 薛用弱 《集異記·邢曹進》:“曾因讨叛,飛矢中目。左右與之拔箭,而鏃留於骨…… 曹進 痛楚,計無所施。”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紀事》:“本日至次日,國王五次密密差人至 會安 ,察訪事實。隔别前後差人,不許會同。幸諸人無一至該府家,計無所施。”
詞語分解
- 計的解釋 計 (計) ì 核算:計時。計量(刵 )。計日程功。 測量或核算度數、時間、溫度等的儀器:晴雨計。濕度計。 主意,策略:計策。計謀。 謀劃,打算:計劃。計議。 姓。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施的解釋 施 ī 實行:施工。施政。設施。施展。施教(刼 )。施為(唅 )。施威。實施。措施(辦法)。發號施令。 用上,加工:施肥。施粉。 給予:施禮。施診。施恩。 姓。 筆畫數:; 部首: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計無所施”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再也沒有可以施展的計策,形容陷入困境、毫無辦法的狀态。該成語帶有貶義色彩,強調面對問題時束手無策。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宋代李昉《太平廣記》中的故事:田承嗣部下曹進在讨伐叛亂時中箭,箭頭深陷骨中無法拔出,導緻他“痛楚,計無所施”。後來這一表述被提煉為成語。
3. 用法與結構
- 語法:主謂式結構,多作謂語(例:“曹進痛楚,計無所施”)。
- 例句: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博興女》中曾用該詞描寫王生尋女不得的無奈:“王覓女不得,計無所施”。
4.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計窮力竭、束手無策、無計可施。
- 反義詞:足智多謀、胸有成竹。
5. 拓展說明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複雜局面下的被動狀态,如軍事困境(《後漢演義》中形容東漢末年局勢:“雖有田單陳平之策,亦計無所施”),或日常難題中的無奈(清代朱之瑜《安南供役紀事》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計無所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無法施展計謀或無可施展之計策。這個成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計(表示策略或計謀)和無所施(表示無法施展)。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曆史故事和文化背景。
這個成語中的第一個字“計”是由“言”和“十”組成的,其中“言”是表示語言或言語,而“十”表示數目的單位。第二個字“無”由“無”和“口”組成,表示沒有或無。第三個和第四個字“所施”由“戶”和“少”組成,表示無法施展。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可以寫成“計無所施”,字形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因為漢字的演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很多場景中,例如在談論失敗的計劃或無法奏效的策略時。例如,一個人可能因為對手太強大,而無法施展自己的計謀,這時可以描述為“計無所施”。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計策”(策略)、“施展”(展開)等。近義詞可以有“無能為力”、“束手無策”,而反義詞則可以是“對策”、“妙計”。
總之,成語《計無所施》意味着無法施展計謀或策略。它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曆史故事中的一部分,可以用來描述一些無法實施計劃或策略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