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竭蹷 ”。颠仆傾跌,行步匆遽貌。《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謳而樂之,遠者竭蹶而趨之。” 楊倞 注:“竭蹶,颠倒也。遠者颠倒趨之,如不及然。”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一:“承平時,州縣多闕官,得替還鄉,未及息肩,已竭蹷入京。”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二十章》:“存仁之功,則有從容竭蹷之别。”
(2).盡力。 明 張煌言 《與某書》:“苟有利於國家,有益於桑梓,無弗竭蹶以告當事。”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捷徑在目,斯不憚竭蹶以求之耳。”
(3).枯竭;匮乏。 蔣維喬 《中國教育會之回憶》:“時會員人數稀少,經濟尤為竭蹶,發展殊難。”
“竭蹶”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ié jué,主要有以下含義:
指走路不穩、跌跌撞撞的樣子。
出處:
表示用盡全力去做某事。
出處:
形容經濟或資源極度匮乏的狀态。
出處:
“艱難竭蹶”是常見搭配,形容生活困苦、難以維持()。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出處,可參考《荀子》、魯迅著作等文獻來源。
《竭蹶》是一個成語,意為用盡全力、全力以赴。形容人努力奮鬥、毫不保留地投入到某件事情中。
《竭蹶》的部首是「立」,其拆分的部首分别是「竹」和「立」。
《竭蹶》的總筆畫數為17,分别是「竹」(6畫)和「立」(11畫)。
《竭蹶》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有使用。目前為止,沒有明确的來源記錄。
《竭蹶》的繁體寫法為「竭蹶」,和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寫法不完全相同,對于《竭蹶》這個詞,古代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
例如在《廣韻》中,将「竭」的古代寫法是「欬」,但它的意義與《竭蹶》相似,都表示用盡力量。
而「蹶」這個字本身是古代漢字,古時候的寫法可能并不完全相同。
這個項目對公司非常重要,我們必須竭蹶地投入力量來完成。
他為了家庭的幸福,竭蹶地奮鬥了一輩子。
組詞:竭盡、竭力、竭誠。
近義詞:全力以赴、鞠躬盡瘁、不遺餘力。
反義詞:半途而廢、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