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奔踶的意思、奔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奔踶的解釋

謂馬乘時即奔跑,立時則踢人。《漢書·武帝紀》:“故馬或奔踶而緻千裡,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顔師古 注:“踶,蹋也。奔,走也。奔踶者,乘之即奔,立則踶人也。”一說,奔踶猶奔馳。見 清 王念孫 《讀書雜志·漢書十六》“連語”。《新唐書·齊映傳》:“馬奔踶,不過傷臣;捨之,或犯清蹕,臣雖死不足償責。” 清 朱琦 《名實說》:“且吾聞大木有尺寸之朽而不棄,駿馬有奔踶之患而可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奔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馬的特性,在不同文獻中引申出兩種解釋:

1.基本含義(主流解釋)

指馬兼具奔跑和踢踏的雙重特性,即乘騎時疾馳、站立時踢人。該詞出自《漢書·武帝紀》:“故馬或奔踶而緻千裡,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

2.争議性解釋

清代學者王念孫在《讀書雜志》中提出,“奔踶”可能是“奔馳”的異寫,即單純指快速奔跑。但這一說法未被廣泛采納,主流仍以《漢書》及顔師古注為準。

3.引申義

後世文學中,“奔踶”也被用于形容難以馴服但能力出衆的人才。例如清代朱琦在《名實說》中比喻:“駿馬有奔踶之患而可馭”,強調對有瑕疵之才的包容。

總結

“奔踶”一詞融合了馬匹的烈性與能力,既可用于客觀描述動物習性,也可引申為對人才的辯證評價。如需更全面考據,可參考《漢書》顔師古注及王念孫的文獻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奔踶

奔踶(bēn tì)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快速奔跑的意思。該詞的拼音為bēn tì。

奔踶的構成部首是“足”(左邊的)和“辛”(右邊的),共包含9個筆畫。

奔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人們在奔跑時用腳踢地,發出“踢踢踢”的聲音,因此形成了“奔踶”這個詞。

奔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奔踧」。

在古代漢字中,奔踶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例如,在西周時期,奔踶的寫法是「奔趍」。而在秦漢時期,奔踶的寫法為「奔趯」。

以下是一些關于奔踶的例句:

1. 他奔踶着穿過球場,一刻不停地追逐着足球。

2. 雪豹在雪地上奔踶着,靈活地尋找獵物。

一些與奔踶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奔波:形容長時間、長距離地奔跑。

2. 奔馳:表示車輛快速行駛。

3. 奔忙:形容忙碌地奔走。

奔踶的近義詞有:奔跑、疾跑、飛奔。

奔踶的反義詞有:緩行、慢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