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東量西折的意思、東量西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東量西折的解釋

謂量過的谷物總有折耗。 明 高明 《琵琶記·義倉赈濟》:“[外]裡正,這倉中稻子湊原數不起,盡是你自偷了,你好好招伏。[丑]相公,小人招不得,自古道‘東量西折’,難教小人賠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東量西折”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ōng liáng xī shé(部分文獻注音為dōng liàng xī shé),其核心含義是指在量入量出的過程中,因計量手段不公或自然損耗導緻利益受損。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 “東量”與“西折”形成對比,形容在計量時,通過暗中克扣或多給少取的方式,使總量出現折損。例如,稱量糧食時,表面看似公平,實則通過不同方向的調整謀取不正當利益。
    • 也指自然損耗,如谷物在儲存、運輸中因水分蒸發、蟲蛀等客觀因素造成的損失。
  2. 引申意義
    常用于形容表面合規但實際存在隱性損失的行為,或強調事務處理中難以避免的微小偏差。


二、出處與背景


三、用法與示例

  1. 語境適用

    • 描述計量不公:如交易中通過調整量具暗中克扣,例如:“商家東量西折,百姓苦不堪言。”
    • 說明合理損耗:如“倉儲管理雖嚴,但東量西折在所難免。”
  2. 語法功能
    多作賓語或定語,用于書面語。例如:“處理賬目需嚴謹,莫以‘東量西折’為借口推責。”


四、近義詞與相關表達


“東量西折”既揭示了古代社會計量環節的漏洞,也隱含對人性貪婪的批判。其雙義性(主觀克扣與客觀損耗)使其在描述經濟、管理問題時具有靈活性。若需進一步了解《琵琶記》中的具體情節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權威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标題:《東量西折》的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

《東量西折》是一個成語,意為東邊多了些,西邊少了些,形容分配不均衡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東量西折》共有4個漢字,其拆分部首及筆畫如下:

- 東:部首為“一”,筆畫數為5

- 量:部首為“裡”,筆畫數為12

- 西:部首為“口”,筆畫數為5

- 折:部首為“手”,筆畫數為7

來源

《東量西折》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下》一篇中,原文為“天則以東量海,以西折木。”意為天地使東邊的大海量多起來,西邊的山木就變少了。

繁體

《東量西折》的繁體寫法為《東量西折》。

古時候漢字寫法

《東量西折》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例句

這個地方的資源分布明顯不均衡,可以用《東量西折》來形容。

組詞

《東量西折》是一個成語,暫時沒有與之相關的詞組。

近義詞

與《東量西折》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南轅北轍”、“兩相情願”等。

反義詞

與《東量西折》意思相反的成語有:“平均分配”、“均衡發展”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