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卓立;傑出。 唐 薛收 《骠騎将軍王懷文碑銘》:“故俶儻不羈之才,英奇傑立之士,遑遑重志業,落落建功名。” 唐 杜甫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詩:“ 程侯 晚相遇,與語才傑立。”
(2).聳身而立。 宋 曾鞏 《與杜相公書》:“當今内自京師,外至巖野,宿師碩士,傑立相望。”
(3).高聳。《宋史·夏侯嘉正傳》:“若今所謂 洞庭 者,傑立而孤,廓然如無區,其大無徒。” 清 魏源 《貴溪象山龍虎山諸詩》之一:“傑立數千仞,登頓二十裡。”
“傑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綜合多個文獻解釋如下:
卓立、傑出
指人或事物超群出衆,具有卓越的品格或才能。例如唐代薛收在《骠騎将軍王懷文碑銘》中提到“英奇傑立之士”,杜甫《送率府程錄事還鄉》中也有“與語才傑立”的描述。這一含義與“傑”字本義相關,即“才智出衆的人”(《白虎通》等文獻)。
聳身而立
形容人或物挺拔站立的狀态。如宋代曾鞏《與杜相公書》中“傑立相望”即用此意。
高聳
描述山巒、建築等高大挺拔的形态。例如《宋史·夏侯嘉正傳》稱洞庭“傑立而孤”,清代魏源詩作中也有“傑立數千仞”的描寫。
補充說明
“傑立”屬于文言詞彙,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但在古典文獻和詩詞中常見。其核心意義均圍繞“突出、超越尋常”展開,既可形容人的才華,也可指代物體的形态特征。
傑立(jié l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拆分部首為木和立,共計9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意味着傑出和突出。在現代漢語中,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在某方面表現出的傑出、突出的特征。
在繁體漢字中,傑立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然是「傑立」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它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例如,根據《說文解字》,在古代漢字中,「傑」的寫法為「曱」,表示樹木茂盛的樣子;而「立」的寫法為「亠口」,表示人站立的樣子。
以下是一些關于傑立的例句:
1. 他的表現非常傑立,獲得了大家的一緻贊賞。
2. 這座城市以其傑立的建築而聞名于世。
3. 她的演技傑立于衆,成為了新一代影後。
與傑立相關的組詞有:傑出、傑作、傑人。
與傑立近義的詞語有:出衆、卓越、優秀。
與傑立相反的詞語有:平庸、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