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習的意思、時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習的解釋

(1).經常溫習。語出《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一說,按時溫習。見 楊伯峻 譯注。 唐 白居易 《省試性習相遠近賦》:“是以君子稽古於時習之初,辯惑於成性之所。”

(2).經常練習。 明 劉基 《拟連珠》之五四:“學必潛心,然後可以有得;藝能時習,然後不為徒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時習”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時”與“習”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可追溯至先秦典籍。根據《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時”在此處作副詞解,意為“按時、適時”或“時常”;“習”的本義為“鳥數飛也”(《說文解字》),引申為“溫習、練習”。《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進一步指出,二字連用最早見于《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此處“時習”強調對已學知識的反複溫習與實踐。

在語義演變過程中,“時習”逐漸衍生出雙重内涵:其一是時間維度的規律性,即按照固定周期進行複習,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所述“既學而又時時習之”;其二是行為維度的持續性,指通過反複實踐達到精熟境界,如王陽明《傳習錄》中“學問須時時習,方有得力處”。現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将其定義為“按時溫習,反複練習”,既保留古義,又適應現代教育語境。

該詞在當代語言使用中多出現于學術類文本,常與“溫故知新”“知行合一”等成語形成語義關聯。例如在《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03)中,“時習”作為典故性詞彙,仍保持着與儒家教育思想的深層聯繫。

網絡擴展解釋

“時習”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主要源自《論語·學而》中的經典表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2.不同注解的差異

3.延伸用法

4.文學與曆史應用

5.争議與辨析

“時習”的核心是強調通過反複溫習或練習鞏固知識,既包含具體的學習方法,也蘊含持之以恒的治學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迸淚比價镔芬詞貌錯落高下帶鋼頂帶糞車汾陰鼎幹戾格業共同市場慣犯怳怳黃石公呼叱濩落豁然确斯角抿靜悄揩油裂口鸾镳麥英眄伺彌度迷路納喊男畿女兄排闼直入被褐藏輝秦柱戚豎啟邑驅瘧瑞聖奴三資企業涉覽深苛十六開仕門收稅雙紅拜帖疏鐘添覓通瘀土骨堆翫物猥闶未殊文人雅士無盡燈物名烏天黑地想似憸柔賢勝唬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