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诟斥的意思、诟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诟斥的解釋

斥責。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段氏》:“又将年餘, 段 中風不起,諸姪益肆,牛馬什物,競自取去, 連 詬斥之,輒反脣相稽。” 鄭振铎 《桂公塘》四:“ 天祥 直前诟斥其失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诟斥”是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動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诟”本義為恥辱,《說文解字》釋作“謑诟,恥也”,引申為用言語辱罵《漢語大詞典》)。“斥”原指驅逐,後衍生出嚴厲批評之義,如《漢書·武帝紀》注“斥,謂彈駁之也”。二字組合後,“诟斥”既包含言語責罵的激烈性,又帶有嚴肅批判的否定态度。

二、語義特征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指帶有強烈貶責性質的批評行為,程度重于普通指責。例如:“其學術不端行為遭學界诟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需要注意的是,該詞使用時應搭配具體被批判對象,具有明确指向性。

三、語用辨析 與近義詞“斥責”相比,“诟斥”更強調批評内容本身存在可被诟病之處,暗含被批評對象确有缺失的語義背景。在權威文獻中,該詞常見于學術批評、道德譴責等嚴肅語境《新華成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诟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gòu chì,屬于動詞,通常由“诟”(辱罵、指責)和“斥”(責備、驅逐)兩個單字組合而成,整體含義為斥責、嚴厲責備,常帶有辱罵或強烈批評的意味。

詳細解釋:

  1. 單字拆解

    • 诟:本義為“恥辱”,引申為辱罵、指責,如“诟病”“诟罵”。
    • 斥:意為責備、驅逐,如“斥責”“斥退”。
      兩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言語進行嚴厲批評或責罵。
  2. 經典用例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中,描述親屬争奪財産時寫道:“連诟斥之,辄反唇相稽”,指因斥責引發争吵。
    • 現代作家鄭振铎在《桂公塘》中,用“天祥直前诟斥其失信”表現文天祥當面斥責對方背信的行為。
  3. 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描述對失信、逾矩行為的強烈批評,帶有嚴肅性和情感色彩。

“诟斥”是兼具指責與批評意味的動詞,需結合語境理解其強度。若需更多例句或近義詞(如“叱責”“呵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集。

别人正在浏覽...

寶雲奔戎别氣播亡伯趙材幹慚震朝幰吃劍頭馳名赤縧傳禀廚珍催讨二毛訪拿放聲風斯在下分義敷條灌汲黑燈瞎火合擊圈化肥賈官降紅箭室剪抑見智見仁羁絆急拍繁絃積神具體開容客星槎連牽淩冬厲行摩挲閩粵毆蛇清夐侵街錢起起欠欠饒奢人世間神駕沈木詩媒送窮節沓嶂王瑞巍煥魏阙心喂飼下濟相複詳刑寺翔走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