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親内疏的意思、外親内疏的詳細解釋
外親内疏的解釋
[close in appearance but keep a distance inside] 外表親密無間,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裡不一
不料此人外親内疏,挾詐而取益州,遂并 漢中,有霸業興隆之志。—— 元· 關漢卿《單刀會》
詞語分解
- 外親的解釋 ∶舊指家族中女性方面的親屬,如舅舅、外甥、姨母、外孫等 ∶表面親善詳細解釋.舊指女系的親屬。如母、祖母的親族,及女、孫女、諸姊妹、諸侄女、其他諸姑的子孫等。《儀禮·喪服》:“傳曰:何以小功也?以名加
- 疏的解釋 疏 ū 去掉阻塞使通暢:疏導。疏通。疏浚。疏解(?)。 分散:疏散。仗義疏財。 事物間距離大,空隙大,與“密”相對:疏密。疏松。疏朗。疏曠。疏闊。疏落(?)。稀疏。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不親密,關系遠
網絡擴展解釋
“外親内疏”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wài qīn nèi shū,以下從多個維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相關信息:
1.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外表看似親密無間,内心實則疏遠冷淡”,形容人際關系或态度中的表裡不一。
- 深層引申:強調表面行為與内在情感的矛盾,常用于描述虛僞的人際交往或政治權謀中的策略性親近。
2. 出處與典故
- 最早記載:出自漢代韓嬰《韓詩外傳》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親’。”
- 曆史用例:
- 《晉書·宣帝紀》提到孫權與劉備的關系:“外親内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
- 元代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不料此人外親内疏,挾詐而取益州。”
3. 用法與語法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 適用場景:
- 描述人際交往中的虛僞關系(如職場、政治聯盟)。
- 文學創作中刻畫複雜的人物性格或權謀手段。
4.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表裡不一、口蜜腹劍、貌合神離。
- 反義詞:表裡如一、肝膽相照。
- 英文翻譯:close in appearance but distant inside。
5. 文化意象與延伸
- 在生肖文化中,該成語曾被用于隱喻“老虎”,因其外表威嚴卻獨居的習性,暗合“外親内疏”的特質。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詞典及文學作品的解釋,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故或例句,可查閱《韓詩外傳》《單刀會》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外親内疏:什麼意思
《外親内疏》是一個成語,意為對外親近,對内疏遠。形容對外親近,對内冷淡。這個成語常用來指代對待親友、員工等關系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成語《外親内疏》可以拆分為:外(部首:蔔,筆畫:5)、親(部首:一,筆畫:1)、内(部首:入,筆畫:2)、疏(部首:疋,筆畫:5)。
來源
《外親内疏》一詞出自《論語·裡仁》。原文描述了孔子對待親友與員工的态度。孔子在論述如何做到外親而内疏時說:“外親則親内疏則疏”,後來這個描述被引申為一個成語。
繁體
《外親内疏》的繁體寫法為“外親內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外親内疏》這個成語,古代人的書寫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基本的意思和用法并沒有改變。
例句
1. 他對外親近,對内疏遠,很少關心家裡的事情。
2. 這家公司的老闆總是外親内疏,導緻員工的士氣低落。
組詞
1. 外事:指與外界有關的事情。
2. 親戚:指有親屬關系的人。
3. 内行:指在某個領域内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
4. 疏遠:指故意與他人保持距離,不予親近。
近義詞
親近疏遠、親和疏離、親密疏遠
反義詞
外疏内親、内親外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