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绶的意思、黃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绶的解釋

(1).古代官員系官印的黃色絲帶。《漢書·百官公卿表上》:“比二百石以上,皆銅印黃綬。” 唐 劉長卿 《送從弟貶袁州》詩:“名羞黃綬繫,身是白眉郎。”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印章制度》:“ 建武 元年,詔諸侯王金印綟綬,公侯金印紫綬,中二千石以上銀印青綬,千石至四百石以下銅印黑綬及黃綬。”

(2).借指官吏或官位。 唐 陳子昂 《同宋參軍之問夢趙六贈盧陳二子之作》詩:“奈何蒼生望,卒為黃綬欺。”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李颀》:“惜其偉才,隻到黃綬,故其論家,往往高於衆作。” 明 徐渭 《龛山凱歌》之二:“縣尉卑官祿米微,教辭黃綬着戎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黃绶”是古代官員身份的象征,具有多重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黃色印帶
    黃绶最初指系官印的黃色絲帶,是漢代官員等級制度的标志。根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俸祿在“比六百石以下、比二百石以上”的官員佩戴銅印黃绶。
    (例如:唐代劉長卿詩“名羞黃绶系”即描述官員佩戴黃绶的場景。)

  2. 代指低級官吏
    因漢代黃绶對應中下級官職,後世常用“黃绶”借指官位或官吏,尤其用于縣尉、少府等職位。如元稹詩句“縣尉卑官祿米微,教辭黃绶着戎衣”即以黃绶自嘲官微。


二、曆史背景

漢代以绶帶顔色和材質區分官階:


三、文學中的象征

在詩詞中,“黃绶”常隱含對官位低微的感慨:


黃绶既是漢代官制中的實物,也是文學中的意象,兼具曆史與文化的雙重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官職劃分,可參考《漢書》或漢代典章制度。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绶的意思

黃绶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黃色的絲綢繩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绶的部首是糸(纟),由3個筆畫組成。

來源

黃绶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蕩》:“維師黃绶,以修我邦。” 這句詩中的“黃绶”是指黃色的絲綢繩子,用來修飾和增添華麗感。

繁體

黃绶的繁體字為黃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黃绶的寫法有所不同。有時會将"绶"寫作"綬",在筆畫和組合上稍有不同。

例句

1. 他戴着一條黃绶,顯得莊重而有品位。
2. 她把黃绶打成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3. 黃绶在古代被視為一種貴族身份的象征。

組詞

黃絲绶、金黃绶、黃绶帶、絨黃绶。

近義詞

黃色絲繩、黃絲綢。

反義詞

白絲绶、黑絲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