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袖飄舞貌。《文選·班固<西都賦>》:“紅羅颯纚,綺組繽紛。” 呂向 注:“颯纚,長袖皃也。”《文選·張衡<西京賦>》:“振朱屣於盤樽,奮長袖之颯纚。” 張銑 注:“颯纚,舞袖貌。” 唐 盧照鄰 《相樂夫人檀龛贊》:“羣天颯纚,衆寶玲瓏。”
“飒纚”是一個漢語複合詞,讀音為sà lí,主要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容長袖飄舞的姿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文選·班固〈西都賦〉》:
“紅羅飒纚,绮組缤紛。”
- 呂向注:“飒纚,長袖貌也。” 指紅色絲綢長袖舞動,色彩缤紛。
《文選·張衡〈西京賦〉》:
“振朱屣于盤樽,奮長袖之飒纚。”
- 張銑注:“飒纚,舞袖貌也。” 描述舞者腳踏紅鞋,長袖飛揚的姿态。
唐代盧照鄰《相樂夫人檀龛贊》:
“群天飒纚,衆寶玲珑。”
- 以“飒纚”形容天女衣袂飄舞,與珍寶交相輝映的意境。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注疏或漢賦相關研究。
飒纚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風聲、樹葉等因受風而發出的沙沙聲。它常用來形容清脆、悅耳的聲音。
飒纚由部首 “風” 和 “纟” 組成。部首 “風” 表示與風相關的意思,而 “纟” 是表示“線”或“繩”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6。
飒纚是一個古代漢字,源自于楷書。在現代漢字中,它已經較少使用,主要可以在一些文言文、古代文獻或者詩詞中見到。
飒纚的繁體字形為 “颯纚”。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飒纚的寫法可能會略有差異。不同的古代書法家可能會有各自的寫法風格,但整體上來說,飒纚的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
1. 大風吹過,樹葉發出陣陣飒纚聲。
2. 黃昏時分,微風吹動窗簾,飒纚聲伴隨着沉靜的夜晚。
飒風、飒然、纚動
沙沙聲、嘩嘩聲、草木搖晃之聲
寂靜、安靜、無聲
【别人正在浏覽】